第B4版:文摘

农民陈凯旋给总理带路之后

  因给总理带路,陈凯旋在当地出名了。事后,他说自己是一时心热,对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没有任何预料。不过,生活还是渐渐发生了变化。
  7月1日,湖南长沙市宁乡县大成桥镇,阴雨连绵的天空终于放晴了。这天下午,在镇中心广场卖菜的陈凯旋望着门前的马路,琢磨起心事——想看到温总理。镇上的人都知道温家宝在当地峨山坝考察抗洪防汛工作。
陈凯旋的“凯旋路”
  40岁的陈凯旋,在当地“知名度”并不高。邻居们说,陈凯旋不识字,不过卖菜时账算得很快。他很勤劳,还是个热心肠。
  当天下午,陈凯旋站在田埂里,距总理车队将要驶过的马路不足20米,他看到温总理走下了车,与田间的农民聊了起来。陈凯旋听到身后有村民小声向自己嘀咕:“你看总理多亲咱农民啊。要不你把镇上受灾,学校、医院、民宅都掉进坑里的事,和总理讲一下。”“温总理,我想向您反映一个问题。”陈凯旋说,他当时心里一热,上前说,附近塌陷出大坑,大家提心吊胆。陈凯旋说,自己当时是被总理的亲民作风感染,之前没有任何准备。
  “总理说我反映的是一个大事情,涉及群众的生命安全。”陈凯旋回忆,温总理问了他一些情况。他跟总理说“我们想请您去看看”,温总理“马上叫我为他带路”。陈凯旋上了总理的车,温总理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在车里第一排。
  “一点架子也没有,有时他还握着我的手一同向窗外挥呢。”陈凯旋说,约十多分钟后,车到了青泉村口。温家宝下车步行,让陈凯旋带路。陈凯旋带总理看的是当地半年来频发塌陷,一个直径60米深约30米的大坑。总理视察的过程中,陈凯旋没跟上。
  他说,自己想再次回到总理身边时,现场有干部拦住了,不让他再靠近。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视察完大坑要离开时,四处打量人群,还问了一句:“我的那个向导呢?”这成为陈凯旋的遗憾。
  那天下午,陈凯旋反映问题和给总理当向导,前后20多分钟。陈凯旋说,别看时间短,村民们都说他走的是“凯旋路”。
“误会”与“出逃”事件
  陈凯旋上了总理的车后,一些乡亲涌向了陈家的菜店。正在卖菜的陈妻听说丈夫见到了总理觉得“还是很自豪的”,不过听说丈夫反映了问题,她又有些怕。
  妻子见到他后就说,“见总理是好事,可你不该乱讲话,你又不是塌陷户。万一今后生意做不成了咋办?”陈凯旋没太在意。
  这时乡亲们三五成群到来,纷纷说陈凯旋把总理带到现场了,问题一定会很快解决。大家都乐呵呵的。后来,不知谁说了一句:不对啊,你这是给政府惹麻烦了,你要小心些。
  当晚7点钟左右,一名在政府工作的亲戚来访。亲戚训斥了陈凯旋,认为他随便向总理反映问题很冒失,建议他出去躲躲。陈凯旋紧张了,越想越害怕。他回忆说,在他向总理反映问题和带总理去看大坑的途中,曾先后两次有人在身后拽自己的衣服。
  7月1日当晚,镇上流传说,派出所要抓陈凯旋。夜里约12点,菜店的门被敲得叮咚响。他透过二楼窗户看到是镇上的干部,旁边还停着一辆小车。敲门声让陈凯旋心惊,他借道邻居家的楼梯,跑了。陈凯旋后来说,干部们半夜来,敲门时屋里没回应还敲了半个小时,“架势和抓人一模一样”。
  7月10日,大成桥镇一名朱姓干部说,陈凯旋出逃是个误会。“他多虑了,我们当时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是怎么见到总理的,不是抓人。”
出名后的烦恼
  三天后,陈凯旋走进了镇政府,“镇委书记说了一些安慰我的话,让我放心生活”。之后,陈凯旋回了家。
  随后,不断有电话打来,很多记者要采访他。开始,陈凯旋很高兴。他开始收集报纸,并让人念给他听。有一天,他听说新闻里说他告诉总理塌陷是挖矿造成的。陈凯旋说这话他没说,他觉得这样会让很多人恨自己。
  “电话一个接一个,接受采访,搞得我嗓子都说哑了。”陈凯旋不想接受采访了,他又怕得罪人,白天干脆不在家待着。除了记者,不断有周边村民来找陈凯旋。他们带着材料,希望能够替他们向总理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收人家的材料吧,我压根没能力办。不收吧,又抹不开脸面。”陈凯旋说,现在一想这些事情“就冒火”。
改变的生活
  向来早睡早起的陈凯旋,最近开始失眠。有一次,街坊们看见,陈凯旋一晚上都在屋子里喝茶。陈凯旋的一个朋友说,陈凯旋最近变得小心翼翼。“以前说话大嗓门,现在说话低声低气,还四下张望。”
  县里干部也注意到了陈凯旋的情绪,大成桥镇党委书记与陈凯旋面谈一次,希望陈凯旋不要有思想包袱,希望他重新过回正常生活。“谈了两个多小时,不过陈凯旋的情绪一直挺激动。”大成桥镇一名干部回忆。
  7月11日,位于塌陷区的村民获悉,新的受灾补偿标准即将推出了。这一天,陈凯旋以五万元的价格,将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菜店转让给了别人。他认为至少赔了五万。尽管镇干部给他做了工作,陈凯旋仍担心被“报复”。
  陈凯旋说,他已决定离开大成桥镇中心商业街,他想回家种地。(摘自《新京报》崔木杨/文 2010年7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