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韩国首尔的“北村美化工程”

  拥有600年历史、聚集大片传统建筑的韩国首都首尔市的北村地区,用近50年的时间,曲折地完成向过去的“进化”。
  北村是朝鲜王朝时代贵族的居住地,这里拥有大量韩国传统房屋——韩屋。鳞次栉比的青瓦曾是富贵的象征,但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变成大杂院一样,经过600年的变迁,北村已不再是富贵的象征,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它逐渐没落。由于传统韩屋的木制结构并不利于保温,这里的取暖费经常是全首尔市最高的,更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而今,经过改造的北村摇身一变,岁月在这里成了风景,它登上了旅游宣传册,成为传统与文化的象征,首尔本地居民也习惯在周末到这里的特色咖啡厅坐一坐。“现在韩屋反而成了新文化,和10年前相比,这里的地价上涨了10倍。”
  在首尔,像北村这样的韩屋聚集地至今尚存四五片。为了将韩屋培育成首尔未来资产,首尔还将进一步扩大韩屋密集地区的范围。而在半个世纪前,这些老房子还被视为发展的绊脚石。
  上世纪60年代末,韩国开发汉江南部,北村的学校逐步搬到江南,与此同时,现代集团等大型企业则开始在这些学校的原址上建楼,现代化的建筑开始取代传统韩屋,北村传统建筑景观开始遭到破坏。
  1983年,首尔市实行韩屋保全政策,规定不准消除任何旧的建筑物,并实行严格的建筑风格和限高标准。然而这种规划并没有考虑到居民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实际愿望,因此遭到反对。为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1991年首尔市把原限制为1层的建筑高度放宽到了10米(或3层以下),大量多户型的住宅在这时兴起,北村景观进一步遭受重创。
  1998年,首尔市重新提出保护北村的政策,为消除居民的抵触情绪,政府提出:土地所有人可以向首尔市出售韩屋;对于修繕韩屋的家庭,市政府提供资金援助;保护传统韩屋有贡献的居民,可以获得较低的银行贷款利率作为补偿。8年后,北村成为首尔人“最想走一走的街道”,“北村美化工程”成为韩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奖项目。“不仅要保存传统房屋,也要积极利用传统地带,把它完善成可以体验韩国传统文化的空间。”首尔市城市营销担当官尹永硕说,“任何人到这个地方都可以体验茶艺、传统礼节,或者把韩服销售店、传统饮食店、住宿也聚集在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这里开设自己的工坊……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传统的一切。”
(摘自《中国青年报》 王晶晶/文 2010年7月1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