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畜牧兽医

藏猪:从雪域高原来到东海之滨

  【编者按】
  藏猪又叫藏雪豚,意为雪山上的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是我国唯一可以放牧的猪种,被称为“高原之珍”。这种来自雪域高原、原本离我们比较遥远的珍贵动物,如今却真切地靠近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就在你身边。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它。
永康热销“高原之珍”
  永康市芝英街道上徐店村村民徐其福创办的藏猪养殖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已达到存栏藏猪200头的规模。这种来自雪域高原的“高原之珍”,不仅填补了永康市畜牧业的一项空白,也成为当地消费者和商家追捧的一道健康美味。
  藏猪全身漆黑、棕毛倒竖,与普通猪相比,属于小型猪种,成年藏猪体重一般在25-33公斤之间。藏猪瘦肉率高,沉脂力强,肌肉脂肪含量高,藏猪肉口感嫩、鲜、香,肥而不腻,适合烤全猪。
  徐其福养藏猪也是出于偶然。2007年,对藏獒非常感兴趣的他到西藏去买藏獒,结果偶然发现了藏猪。了解了藏猪的特性后,他觉得这种猪一定有市场,就果断地引进饲养。
  三年多来,徐其福刻苦钻研藏猪养殖技术,注重科学饲养,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的养殖场从刚开始的两头种猪起步,现已发展为占地15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存栏种用藏猪20余头、肉猪200头规模的藏猪养殖场,产品供不应求。 (王峰)
临海将开专卖店
  近段时间来,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港村养殖户何胜斌一下子成了“名人”,不光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养殖方式,还因为他的养殖场里有一群稀奇的猪——来自雪域高原的藏猪。
  7年前,何胜斌从村里承包了一片荒弃的溪滩地,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在决定养猪的时候,就觉得养猪与保护环境要结合起来,就自创并尝试着搞起了种养结合的模式。他从3头母猪开始饲养,规模渐渐扩大,每年都增加果园种植面积和生猪头数,现在,他的养猪场已有500多头的存栏量,每年出栏量超过100头。
  养猪就养猪吧,为什么要把猪赶到果园里养,不怕猪弄坏了果树?而且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的活动量越大,就越不容易长肥。对此,何胜斌有自己的想法,他说,白天把猪放进果园里自由玩耍、晒太阳,猪的运动量大了,不仅可增强猪的体质和抗病能力,还能大大提高猪肉的品质,现在养猪的人很多,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猪肉质量好,顾客满意,价格自然也就上来了,效益更好。
  去年年底,他还引进了藏猪。好的肉质加上多样化的品种,使老何养的生猪不仅得到本地客户的喜爱,连广东、上海等地的客户,也打来电话求购。何胜斌表示,目前养猪场内只有五六十头藏猪,无法满足所有客户需求,他想先将藏猪推向临海市场,让临海市民尝尝鲜。
  何胜斌介绍,藏猪是雪域高原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在其主要原产地之一的林芝地区,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是西藏传统的民族美食。
  “临海市农业局畜牧技术人员建议我,开一家藏猪肉专卖店,如果能打开市场,接下来,我准备增加藏猪饲养头数,保证每日的供应量。”何胜斌说,虽然藏猪每公斤价格在25元左右,比普通猪肉贵,但他坚信一定有市场。
  目前,何胜斌已将申请藏猪肉专卖店的有关材料送往当地相关部门。预计今年年底前,台州第一家藏猪肉专卖店将开业。
(张奕 杨亦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