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森林浙江”建设全面升级

  本报讯 (通讯员 沈林轩)最近,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笔者近日从省林业厅了解到,“森林浙江”建设全面升级,浙江林业将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立体构架 建设森林生态家园
  据了解,我省将以生态林、防护林、阔叶林、城镇林、村庄林、通道林等为重点,立体构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家园。优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布局,逐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提高公益林建设水平。加快建立林网、林带、片林、红树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形成沿海基干林带、平原农区与城镇防护林网和山地丘陵防护林三道防线层层设防的总体布局。加快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努力实现森林进城、上路、入村,完善城乡森林空间分布,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多点布局 发展森林生态产业
  我省将以大径材、珍贵用材、竹林、木本粮油、特色花木、工业原料林和森林生态休闲等产业为重点,多点布局,大力发展林业精深加工业,积极推进产业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竹木、花卉苗木等林业主导产业。重点实施100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提高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改造提升花卉苗木基地,推进花卉新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珍稀干果和油茶产业。实施香榧南扩、山核桃西进计划,重点加大品种改良和低改力度,创新推广高效生态栽培模式,形成干果产业带。加快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培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科学制订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加工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竹木加工业转型升级。
广搭平台 开发森林生态文化
  我省各地将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森林、关注生态、关注林业”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和提倡绿地树木认种认养、绿化管护门前三包、殡葬改树葬和缴纳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绿化费等办法,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覆盖面。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全力打造浙江森林文化品牌,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
齐抓共管 保护森林生态资源
  按照“严管林”的要求,依法管好森林资源,巩固和保护林业发展成果。按照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方针,编制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保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认真贯彻《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落实各项防火措施,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控制、快速扑救能力,杜绝群死群伤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按照科学防控和依法治理的思路,强化疫区封锁和疫木管理,加快林相改造。加强湿地、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多措并举 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我省将着力巩固林权主体改革成果,按照明晰产权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关系。加快推进山林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发展新型林业经济组织,完善林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推进林业金融创新,制定出台地方性的贴息政策,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扩大政策性林业保险范围,宣传综合性林木保险政策,引导各类林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林木保险覆盖率。
挖掘提升 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我省将在合理开发利用林地、湿地资源上拓展发展空间。健全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新建一批省级及国家级湿地公园,规范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在提升森林质量上拓展发展空间。加强森林经营,加快推进以松、杉等中幼针叶林为重点的抚育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大力实施阔叶化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加快大径材培育,提高用材林综合效益。在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拓展空间。启动10万公里林道建设工程,加快形成与森林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林区道路网。同时,大力发展设施林业,推广应用设施栽培技术和林业作业机械,全面改善生产条件。在开拓林产品市场上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构建林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不断提升森林产品品牌,扩大浙江林产品的市场份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