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吃葡萄的、种葡萄的都满心期待着今年的葡萄能更甜些。从各地水果批发市场传来的消息看,今年葡萄销售形势基本与去年相同,但售价要比去年略高些。
在杭州景芳农贸市场的一家水果摊上,店老板郭向明把新鲜的时令水果摆到了显眼的位置上,其中就有乌黑发亮的葡萄。“从6月初开始葡萄就陆续上市了。”郭向明告诉记者,他卖的主要是巨峰和藤稔等葡萄,刚上市时,每公斤能卖到20-24元。据了解,葡萄作为我省的第四大水果,目前有种植面积25万亩,虽受今春低温和冰冻天气影响,我省葡萄的成熟期普遍推迟近10天,但今年葡萄销售形势与去年基本持平,受物价水平上涨拉动,价格比去年略高,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41万吨,较上年增加2万吨,产值约20亿元。
一天能卖几百吨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也渐渐增大,葡萄作为夏季时鲜水果,因其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当天运来的葡萄基本上都能当天卖光,一天的交易额多达五六十万元。”杭州市勾庄果品批发市场的石新友经理说,现在尚未到葡萄销售旺季,但从目前市场的销售情况看,葡萄一直稳居水果交易量的前三位。不过,不同品质的葡萄,价格上差异较大,好一点的葡萄约7-8元/公斤,便宜的4-5元/公斤。目前早熟葡萄销售已近尾声,其口感相对中晚熟要差些,但果形好,价格也比中晚熟葡萄要高些。“到20号左右,我省将正式进入葡萄销售的高峰期,每天光我们市场上的葡萄销售量就能达到500吨,由于今年物价普遍上涨,预计葡萄销售价格也会比去年略有上升,但不会很大。”石新友建议,葡萄种植户应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他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对高质量葡萄的需求增加;二是葡萄属于浆果,保存、运输难度较大,大批量走远途销售的风险很大,像勾庄果品批发市场里的经销户大都是中小型经销户,一般都是当天进货当天卖光。
早熟品种抢占先机
最近,温岭市箬横镇和平村“野露珠”葡萄基地负责人江德聪,正忙着销售葡萄。“最近一个月,我已经卖掉4万多公斤葡萄了。”江德聪告诉记者,他们这边的葡萄主要是早熟品种,赶早上市,虽然近期我省葡萄主产地的葡萄因气温走高而大量成熟,供货量也随之增加,价格也从最高的每公斤20元降到了如今的6元左右,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每天的销售额仍然相当可观。
记者从温岭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由于受低温和冰冻天气影响,温岭全市3万亩大棚葡萄遭不同程度的灾害。但果农们在农林局专家的指导下,按照无公害标准科学管理,早熟葡萄仅比去年推迟10天左右就能采摘上市了。“我省的气候条件特别利于早熟葡萄的生产。”省农科院葡萄专家吴江告诉记者,早熟葡萄在5月底6月初左右上市,价格一般要比中、晚熟葡萄高出1倍左右,且还能避开台风危害,特别适合我省的沿海地区种植。据了解,台州目前种的葡萄基本为早熟品种,与浙北老区比较,台州葡萄采收结束大多在8月初,约早10-20天,一早一晚,经济效益往往相差一大截。
最近一段时间,也是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的果农们最开心的日子。“从上月底开始,我们的葡萄开始陆续采收上市,每公斤批发价达24元,比去年多4元。”6月以来,大桥镇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屹峰,忙得不可开交,照看葡萄园,开培训班进行采摘培训,接待慕名而来的客商……“越忙越开心啊,今年的葡萄估计又能给社员们增收不少。”朱屹峰乐呵呵地说道,当地主推的是藤稔、醉金香、红地球、巨峰和夏黑等,早、中、晚熟都有,销售期从5月下旬开始持续到国庆节结束。
优质品牌赢得市场
虽说再过几天,葡萄就到了大批成熟入市的时候了,但朱屹峰却一点也不着急葡萄的销售,因为很多葡萄已经有买主了,“今年,我们的葡萄肯定会卖个好价钱,收益也会比去年更好。”朱屹峰的信心来自于他们的葡萄品牌——江南。据了解,早在2001年,大桥镇便认识到了打造品牌对葡萄销售的重要性,那时他们便注册了“江南”这个商标,经过近10年的努力,“江南”已经成为了浙江省著名农产品品牌。
“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打造叫得响的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赢得市场。”朱屹峰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规模化种植、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江南”葡萄的品质不断提高,2006年通过了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基地项目验收,仅推广、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就达12个,新品种覆盖率达95%。同时,在全省率先成功试验、推广简易连栋设施栽培技术,目前全镇设施栽培率达到了100%。近几年,“江南”葡萄以其优秀的品质赢得了顾客和销售商的肯定,其销售价格更是一年比一年高,如“醉金香”葡萄亩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
朱屹峰不是我省唯一一个尝到品牌葡萄好处的人,上虞盖北镇的“野藤”葡萄、温岭的“滨珠”、“神珏”等都尝到了品牌的甜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建设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商品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省农业厅相关专家介绍,商品精品化时代的来临,使浙江葡农把品牌建设纳入自己生产的议事日程,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现在我省各个葡萄产区,以乡镇或以生产公司和场园出面,注册的葡萄商标就有近百个。葡萄品牌建设,对促进市场消费,提高果农经济效益起了极大作用。■见习记者 陈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