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坚持“四力并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朱建华
  省委明确提出,要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在衢州市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衢江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情实际,坚持“四力并举”,积极探索具有衢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坚持“三园联建”,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衢江区实际,就是要以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综合区为重点,按照“三位一体”的理念,将三大农业园区融为一体、统筹谋划、联动推进,以点带面提升园区的带动、辐射能力,进而提升衢江农业的整体素质,引领衢江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高标准引进入园企业,着力把三大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现代农业科技设施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型循环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试验区。要按照“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逐步建成浙西最大的对外农业产业集聚平台。要着力建好10个千亩农业示范基地、30个主导产业示范片、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及100个特色农业示范点。进一步拓展农业园区的外延,将两个省级粮食功能区和两个市级粮食功能区纳入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建设范畴,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实践良制的“五良”建设要求,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整合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完善园区建设领导机制、帮扶共建机制,齐抓共管,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研发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二、坚持“三业齐推”,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一
是培育特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主线,以设施化、标准化、科技化、精品化为主攻方向,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禀赋和要素构成,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资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加快形成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主导产业的关系,突出粮食产业战略地位,提升生猪、柑橘、毛竹、油茶等传统产业,壮大玫瑰、蔬菜、西瓜、茶叶、食用菌五大优势产业。二是拓展功能,培育扶持休闲产业。将优势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扶持一批以花卉观赏、休闲垂钓、林果采摘、农活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农庄,使有限的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三是内培外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在培育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招商项目考核比重,着力引进生猪、柑橘等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
  三、坚持“三措同举”,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一抓土地流转。要深化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切实落实土地流转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制、土地储备机制,引导和推动土地更多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流转,继续探索农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的“两金”模式。二抓主体培育。积极培育面向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区委党校为培训阵地,分期分批培训经营主体,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把农民组织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利益环节中,探索农企互动、优势互补、产销对接的组织机制,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三抓农产品流通。加快由传统的农产品价格竞争向以质取胜的差别化战略转变,以衢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稳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培育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农产品营销大户,促进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农民信箱这一信息平台为核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四、坚持“三网并重”,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力。一是建立投入网络。以实施公共财政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和推动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二是完善工作网络。建立横向覆盖产业各环节、纵向延伸产业全链条的区、部门、乡、村“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农”月度例会制度,建立涉农项目和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等,增强统领农业工作和整合农业项目的能力。三是健全服务网络。要在推行设施农业贷款试点和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农民联动机制,推进服务创新,加快构建农业生产、供销、信贷、科技信息服务“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作者系衢州市衢江区区委书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