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洪和胜 丁必裕)天台县柱峰村位于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距县城近百里,十分偏僻落后。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叶占元既是这个村的村干部,有一身过硬的种植技术,又是该村的宣讲员,他经常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讲高山蔬菜种植技术。在叶占元的影响下,近年来,村里大面积发展有机茶和高山蔬菜,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7960元。
在天台,像叶占元这样的乡土宣讲员有602名,覆盖全县597个行政村。他们入乡随俗,只要村民有空闲,就会在村头、田间、树旁、祠堂、廊檐下,随时随地帮助群众释疑解难,用天台“土话”讲出“大道理”。15年来,龙溪乡寒岩村宣讲员陈中善经常在村头宣讲“和合文化”,使得这个1000多人的大村,十几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面对不良风气,我们要自觉抵制,敢于在石板地上掼乌龟——硬碰硬!”南屏乡翠东村宣讲员郑为正义正词严的宣讲,给这个小山村平添了一份正气;“不能老是在梳妆台前看自己,越看觉得越美,越看自我感觉越好……”这是茅垟村宣讲员姚家仓自编的一段快板,在他的宣讲下,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发展势头减弱的村民们纷纷警醒,前往华西村、滕头村等地学习发展经验,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
这些宣讲用的全部是群众语言,生动活泼,直白易懂,受到了群众欢迎。为充分发挥乡土宣讲员的作用,今年,天台县委在全县597个行政村中,村村设立了乡土宣讲员,宣讲员队伍也壮大到了602名。同时,县委还出台了专项考核制度,使得宣讲队伍由自发到有组织、由义务到有报酬、有奖励,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