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农事日记成青田农产品“放心标签”

  本报讯 (通讯员 阮春生 徐晓军“6月26日,雨,田间排水,处理落果。”放下雨衣和斗笠,青田县仁宫乡孙前村杨梅种植户徐建平赶紧拿起笔,在“农事日记”本上记下当天的杨梅管理记录后,才开始吃晚饭。他说“农事日记”是他们所生产农产品的“放心标签”,人们想要了解杨梅的生产情况,一翻“农事日记”就一目了然。
  从今年初开始,青田县农业部门要求孙前村、白浦村等地两万亩杨梅基地的千余种植户必须每天记好“农事日记”,在杨梅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好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确保生产源头严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要让农民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青田农业部门费了不少功夫。青田县农业局的饶建民说,有关部门不仅免费提供日记本,还在村里设立了监管员,今后县里评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产品经营示范户,首先就要检查“农事日记”,从生产管理记录清楚、详细的种植户中产生。
  通过记“农事日记”,农民们少用农药化肥、拒绝高毒农药的自我约束意识提高了不少。孙前村杨梅种植户徐良弟起初对记“农事日记“的做法不太理解。但当他从别人的“农事日记”中发现,用药剂量不能光靠老经验,有更科学的指导参数时,他便认真地记起了日记。自家种植的600株杨梅施肥品种和用量多少每次都详细记录。他说这不仅对以后的管理有个参考,也对自己的杨梅品质更自信,让前来买杨梅的消费者更放心。徐良弟说:“何时防病治虫,用了什么药物,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农事日记’本身就是优质青田杨梅一个很好的证明。”
  青田农民的“农事日记”,起到了农产品种植管理程序可控,施肥、打药等环节可追溯的目的。饶建民说,许多农产品上市尤其是进入大型超市时,必须提供种植记录,“农事日记”就是最好的种植记录。同时,有了“农事日记”,万一农产品出了质量问题,还可以通过日记追踪种子、肥料、农药生产厂家,起到保护农民的作用。
编后:
  白天荷锄去田间,夜晚伏案写日记。青田县农业部门鼓励农民写农事日记的做法,对促进科学种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农事活动的记录、归纳和总结,不仅可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能进一步激发农民的求知欲,从而成为科技型农民,实现科学种田。希望写农业生产和经营日记的农民能多起来,农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好,种植方法越来越规范,效益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