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河北有个村开出400多家网店

  一个村子400多户,有300多户开了网店,网店总数达400多家,家家都卖当地特产羊绒制品,一年能卖出2000多万元。最近,这个村子在网友间热传,还被戏称为“网店村”。这个村子就是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
  清河县素有“中国羊绒之都”之称。据介绍,1978年,当地一位村民发现内蒙古很多羊毛衫厂里的下脚料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就以极低的价钱买了回来,请专家把自己的梳棉机加以改造,想试试能否梳理出羊绒,没想到这一试还真成功了,从此羊绒产业在清河兴起。
  第一个在网上开店的村民叫刘玉国。1978年,看着乡亲们开起了羊绒加工作坊,刘玉国的爸爸也买了几台疏绒机做羊绒加工。初中毕业后,刘玉国开始帮家里跑业务。2007年11月,刘玉国试着在淘宝上开了家网店,没想到第一天晚上就做成了一笔交易,卖了435元,“当时我啥都不会,买家笑我是‘菜鸟’。”不过,刘玉国很快就掌握了网络销售的秘诀,2008年卖出了30万元。2009年销售额猛增到1000多万元。村里人看到后纷纷效仿,现在村里除了不会上网的老人和孩子,几乎都有了自家的网店。据淘宝网统计,该村注册的网店有400多个,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就有20多家,去年,该村通过网络销售的羊绒纱线有300多吨。(摘自《北京晚报》于海波/文 2010年6月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