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农机服务‘集团军’,促进合作社为农服务走向品牌化、高端化、规模化之路。”日前,台州椒江区惠民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杨灯聪如是说。
投资百万元,建起省内最大粮食烘干基地
“这是我们合作社刚刚建造好的烘干中心,一天可烘干300亩稻谷。”日前,笔者在杨灯聪的带领下来到该合作社的烘干中心,只见社员正在紧张调试新购的两台全自动稻谷烘干机。据老杨介绍,该烘干中心占地1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目前拥有4台烘干机,一批次烘干能力为42吨,24小时内能烘干两批。据悉,这是我省农机合作社中规模最大的稻谷烘干基地。
合作社所在的章安街道,是椒江地区的水稻主产区。由于受气候、场地等条件限制,当遇到多雨阴湿天气或台风时,稻谷往往难以及时晾晒,易造成稻谷大量发芽霉变。“去年8月上旬的‘莫拉克’,周边很多种粮大户因缺少烘干设备,近千亩早稻发芽霉变,损失惨重。”老杨说,虽然自己的早稻因及时抢收没造成损失,但看到其他粮农损失不小,心理也挺难受。于是,他与社员们合计,做大烘干服务。“我们合作社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为1000多亩,按目前烘干能力,3天多的时间就完成烘干任务。”老杨说,今年烘干中心将为其他种粮大户提供服务。
由于有了老杨的烘干中心来保障,今年周边粮农的种粮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光老杨所在的章安街道今年早稻种植面积就达到了5000亩,比去年增加了2000亩。
提供机育秧服务,开辟发展新途径
“章安街道回浦村种粮大户6600盘、章安街道湖潺村种粮大户王中国4400盘、三甲街道解放村种粮大户等2600盘……”近段时间,惠民农机合作社的智能化育秧基地真可谓是门庭若市,附近的粮农纷纷到该合作社求购早稻秧苗。“育秧不仅困扰我们这些种粮大户,更多的是困扰种植几亩的种粮农户。”在育秧基地,该区章安街道回浦村种粮大户陈剑峰对笔者说,去年他种植的170亩早稻完全由自己育秧,每亩育秧成本高达70元不说,小棚育出的秧苗遇到“倒春寒”时易出现大面积烂苗现象。如今他的秧苗住进了惠民合作社的温室育秧大棚,就算刮风下雨也不用发愁了,而且还能节省育秧成本1200多元。
在老杨的带领下,笔者走进高3米、宽8米、长80米的育秧大棚。“现在,这些温室育秧大棚都是采用自动化设施,只需在总控制室按一下按钮,就能完成洒水、喷药等程序,使环境最适合秧苗生长。”杨灯聪介绍说,智能化育秧基地总投资为50万元,有20栋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全年可超过近2万亩水田育秧,是台州市迄今为止投入最大、设施最好的育秧基地。
由于今年台州本地的小棚秧苗普遍遭受到“倒春寒”的影响,杨灯聪预计他的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全年可累计为农户节省育秧成本近20万元。
与此同时,大棚商品育秧也给合作社带来一笔不少的收入,可以说“钱”途无限。
生产装备精良,每年进账百万元不是梦
要发展,就得有先进的农机装备,杨灯聪深谙此理。如果说一家农机合作社需要建气象站,很多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可杨灯聪和他的社员们在农机装备、生产作业保障上,就敢舍得投入。
据了解,刚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占地64平方米,总投资10万元,可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为秧苗生长发育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气象资料。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自动气象站,在省内也很罕见。“当大棚外温度低于13℃时,这里的育秧大棚通风口将全部关闭;当大棚外温度高于17℃时,育秧大棚的通风口会全部打开。”杨灯聪指着气象站边上的育秧大棚说,自从有了自动气象站以后,他就好像随身带了个“秘书”一样,下雨、降温、大风等各种气象信息,他随时可以查看,大大方便粮食生产。
截至今年4月底,该合作社已在农业机械化设施上投入了300多万元,目前拥有粮食烘干基地1座、智能化育秧基地1座,烘谷机4台、
插秧机6台、工厂化育秧成套设备3套、拖
拉机7台、植保机械49台、收割机4
台,可为农户提供植保、育秧、插
秧、收割、烘谷等一系列“全程式”
套餐服务。
自2007年合作社成立之
初起,杨灯聪就开始专注于
农机服务,去年合作社不仅
种植了1380亩早稻、1825
亩晚稻,还承揽邻近3000
多亩水田的插秧和稻谷烘
干等业务,成为椒江区乃至
台州市机械化耕作的标兵,
仅去年一年就赢利100多万
元。
(王永鸣 陈道平)
杨灯聪观察机插油菜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