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国家投资搞环保 乡镇招商唱“反调”

  湖南省涟源市金石镇出现了一件桩怪事。一方面国家投资近百万元在该镇白潭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另一方面,一家在别处屡屡碰壁的高污染锰矿企业却被镇里引进到该村,成了水源污染的心腹大患。
  去年以来,白潭村的不少村民身上开始长满“毒痘痘”,村里一条小河的水草也变了颜色,池塘的鱼一年来几乎不生长。据诊断,村民们身上的“毒痘痘”与水质相关。矛头指向2008年进驻村里的华宇矿业。这是一家以锰矿矿渣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碳酸锰、氧化锰、锰粉等。厂区距最近的村民家不到100米。而生产造成的工业废水只经过简单的沉淀处理就排入了村里的池塘、稻田。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家锰矿与国家安全饮水工程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米。据了解,就在锰矿厂区废水排放口,还有一个地下溶洞,直通地下水系。而金石镇设在白潭村的国家安全饮水工程,也是依靠当地一个纯天然的水潭水资源。
  据金石镇负责经营国家安全饮水工程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国家安全饮水工程,不仅负责金石镇的饮水,还负责向邻近的两个乡镇供水。目前国家已投入约145万元补助资金。
  调查发现,金石镇的案例非个例。在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中,一些乡镇成为污染企业的主要流入地。“这暴露了可持续发展、环保监督管理在乡镇的空白。”业内人士认为, 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等原因,都是导致被城市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得以在乡镇立足的推力。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对决策、决策者的追责机制。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陈黎明/文 2010年5月2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