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曹丽娟)按照“森林浙江”建设要求,通过山乡抓绿化,山上抓抚育,全面优化森林布局,大幅提高森林质量。今年我省将选择10个县(市、区)和10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这是记者近日在建德召开的全省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的。省政协常委、社法委主任方泉尧,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参加会议并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林业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森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立足我省森林资源现状,加快推进森林抚育经营,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据了解,严格按抚育间伐技术规程操作的用材林基地,每亩林木蓄积可超过15立方米,出材率在70%以上,而未抚育间伐的山林到采伐末期每亩出材只有5-7立方米。另据开化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抚育间伐,杉木中幼林平均每年可增收167元。同时,它还可增加采伐、加工等农村就业机会。实践证明,森林抚育经营既为解决山区“三农”问题、促进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提供了持久动力,也是缓解我省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据悉,今年,省里决定选择10个县(市、区)和10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将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法制、行政、科技等手段,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科学实施。通过试点,探索建立与现代林业建设及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体系、规章制度、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建成一批森林抚育经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面上森林抚育经营工作。
楼国华说,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既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更是一项战略性举措。各试点单位要认真落实试点任务。优先选择领导重视、抚育经营意识强、管理基础好、群众意愿强的乡镇、村,选择相对连片集中、立地条件较好、有利规模经营、交通相对便利的林分、林区,重点以松杉等中幼龄林为主要对象,结合工程带动,如阔叶化改造、大径材和珍贵树木培育工程等,科学确定森林抚育经营的不同类型。要体现生态优先、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编制试点方案。要扎实做好作业设计,严格执行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优、砍弱留壮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杜绝以森林抚育经营为幌子的破坏森林活动。要精心组织施工作业,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开展抚育经营(相关技术标准见今日C2版)。要探索森林经营投入机制、建管机制、参与机制,严格抓好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