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波特兰的城市价值观

小城镇如何吸引年轻人

  23岁的瑞安·奥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洛杉矶人,上的也是本地大学,不过学新闻的他很清楚,在洛杉矶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去年毕业时,他做出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到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去发展。波特兰有57.6万人口,是近年来崛起的被视为美国最适宜生活的城市之一。
  1900年,英国规划学者艾本涅茨·霍华德用三块向心的磁铁来描述他对于城市、乡村、城镇的看法,称为“三磁铁”理论。他认为,真正宜居的是他称为“城-乡”(town-country)的小城镇,既集中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又通过规划规避了其缺点。以此为理论基础,英国和美国都建造过试验性的“花园城市”,但由于没能解决就业问题,后来就搁置了。
  1998年,英国规划学者彼得·霍尔重提三磁铁理论。他认为,小城镇即“乡村中的城镇”(town-in-country)最适合生活和工作。其中包括一些重要元素:利用捷运、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大都会联系起来,无需依靠私人汽车;努力创立就地就业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工作;使用网络做到全球化的通信联系,等等。在此基础上,霍尔提出“小城镇价值观”。有规划学者认为,这个新价值观开始逐步取代大都会价值观,是西方近年来在城市发展中变化最大的一个发展方向。
  波特兰就是这样一个小城镇的代表。波特兰属于湾区大都会区,夹在西雅图和旧金山中间,以往默默无闻,被戏称为开长途车下车撒个尿的地方。波特兰的崛起,要归功于成功的城市规划。1972年,波特兰制定了中心商业区规划,并开始规划公共交通体系,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城市增长边界”是波特兰首创的土地开发政策,波特兰一直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发展,控制了城市向郊区的蔓延。
  波特兰市中心采取紧凑发展策略,大多数街道为20米宽,平行的街道之间的距离为60米(西雅图街道间距70-100米,纽约曼哈顿东西走向街道间距180-240米),同时,减少了汽车道,加宽了人行道,还专辟自行车道,鼓励步行或骑自行车。波特兰有着堪称全美最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市内的有轨电车,上世纪50年代取消,80年代恢复使用,既提供便利,也为城市增添情调。波特兰多次获得美国媒体评选的“全美最适合徒步的城市”、“全美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等称号,在一个汽车王国里,这样亲切的步行城市确实太难得了。
  波特兰吸引人的还有它的城市文化。像它的珍珠区,是从旧仓库区改造而来,全美最大的独立二手书店鲍威尔斯就开在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俄勒冈州没有消费税,波特兰的物价指数在美国西岸大中城市中是最低的,却拥有最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这对年轻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摘自《新周刊》2010年第8期 谭山山/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