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创新才能高效

应用高科技

  【编者按】
眼下,奶业生产形势总体不错。在度过了前几年的困难时期后,我省奶业逐渐恢复,今年一季度每头产奶牛年平均利润达 1000-2500元,农户养殖积极性提高。但从这个较大跨度的利润区间可以看出,即使在形势好的时候,奶牛生产的利润空间也差别很大。要想取得较好的效益,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东兴奶牛养殖场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东兴奶牛养殖场创建于2000年10月,牧场坐落在秀洲区王店镇红联村,目前占地面积38.5亩,存栏奶牛265头,305天单产9372公斤。该场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奶牛基地,2008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09年成为浙江省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育种是关键
  该场业主认为,对牧场而言,要获得高利润,首先要注重育种。该场的冻精都是从美国购买的,业主表示,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冻精的品质,还有经销商的服务意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场头胎牛单产都在9吨以上。例如该场有一头母牛,原先单产只有6吨,经过选种选配,第一代经过改良的后代单产就达到9吨,而且体型、肢蹄方面也有较大改良。
  该业主表示,很多冻精公司只注重销售,缺乏服务意识。如果连场里母牛的缺点都不了解,谈何品种改良。所以,育种很关键,特别是要做好选种选配。
防疫要严控
  该场严格参照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每年由秀洲区畜牧兽医监督所对全场奶牛进行两次健康检查,牧场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牧场配有3个消毒池、2台消毒泵,对进出牧场的车辆、人员,都进行严格消毒并完整记录;对牧场牛只、容器、饲喂车辆、饮水器等定期消毒;对奶牛及时注射各种疫苗。通过努力,该牧场形成了良好的防疫能力,有效抵御了来自周边地区的疫病威胁。
饲料要化验
  购自市场的饲料,质量良莠不齐。该场经化验后发现,有些饲料实际蛋白、脂肪含量与标示的不一样。如果营养师一味按标示的含量去做配方,配出来的饲料质量就可能与配方设想的不一样,就不能保证奶牛足够的营养,就会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降低牛场效益,影响奶牛健康。一些小牧场没有化验饲料的仪器,但饲料一定要去检测。
  粗饲料一定要优质。例如该场采购了美国安德森的高质量苜蓿草,高产牛群每头每天6-7公斤,跟原来没吃对比,每天多产牛奶5.5公斤左右,折市价19.25元,去掉成本可多收入4.3元,不但单产明显提高,牛奶质量也明显提高。
  另外,不管粗饲料也好,精饲料也好,饲喂要有常性,不要今天吃这个,明天吃那个,尽量减少应激,为高产、稳产做好铺垫。
(下转C4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该场一直跟大专院校、相关单位合作,进行技术改造,效果明显。
  该场和美国国际资源公司合作,对后备牛进行性控技术处理,每年可多得几十头后备犊牛。
  夏季高温高湿对奶牛生产极为不利,该场在牛舍里安装了喷淋设施和风扇,通过屋顶瓦上喷水,可使舍外环境温度降低一些;通过安装喷淋水龙头,夏季一次喷淋奶牛5分钟,然后用强风扇吹干,周而复始一天十几次,使奶牛顺利度夏,采食量明显增加,每天可多采食至少2公斤干物质,产量提高2-3公斤,价值每头每天增加8.75元,去掉水费、电费等成本,效益明显,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奶牛对高温的应激。
生产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牧场的管理,应十分注重细节。
  首先,挤奶工的操作要标准化,否则易造成奶牛乳房炎等疾病。另外,要注重挤奶设备的维护,及时更换橡胶件,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效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避免设备中滋生细菌。
  其次,要给奶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每天清理运动场的小石块,避免奶牛损伤脚;及时观察和更换牛床垫料,垫料太少、太脏,会直接影响体细胞、产奶量。
  做好这些小事情,或许效果不会立刻出现,但从长期来看,效益就出来了。
管理数字化
  该场奶牛都经过DHI(奶牛群体改良)测试,每头奶牛都有详细的生产性能数据,牧场根据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另外,疫病和疾病检测也很重要。该场每隔一天对每头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随时掌握每头牛的乳房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接种疫苗的牛只,及时抽血做抗体检测,对抗体低或没有的牛只,及时进行疫苗补种,使每头牛都保持一定的抗体水平。
善待养牛人
  奶牛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善待员工,多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安心工作。该场每年都对员工开展多次培训,包括饲养卫生、食品安全及各项标准化操作,使他们接受更多新技术。
  同时,学习其他牧场的优秀管理经验。奶牛管理不好,就会过早淘汰很多高产牛,这些无形之中的折旧费用,都会降低牛场的利润。
(省畜牧兽医局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