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因病逝世。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中国体育和中国人民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尤其是他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让我们备受感动。
他与中国的不解缘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针对中国奥委会这一郑重的申请,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和副主席萨马兰奇先后于1977年9月和1978年4月访华,同中国奥委会就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了商谈。正是这次中国之行的深刻印象,让萨马兰奇加深了对中国立场的理解,他公开表示:“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居然不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
此后萨马兰奇开始四处奔走,劝说其他奥委会委员支持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1票弃权、1张废票的结果通过了史称“名古屋决议”的表决,中国得以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萨马兰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84年,新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开赛首日,许海峰就为中国射落了奥运首金,同时这也是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而在颁奖仪式上,正是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挂上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萨马兰奇后来回忆道:“我至今还记得中国代表团步入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时的情景,雷鸣般的掌声表达着对中国选手的欢迎。洛杉矶见证了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其奥运历史上第一枚金牌,我也亲自为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颁发了奖牌。”
从帮助中国奥委会重返奥运大家庭,到为中国选手颁发第一枚奥运金牌,再到看着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勇夺金牌榜第一,萨马兰奇完整地见证了新中国体育的崛起。
他与邓亚萍的忘年交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选手邓亚萍勇夺当届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冠军,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对邓亚萍高超的球技和勇猛顽强的比赛风格非常欣赏,他不但亲自为邓亚萍颁奖、邀请她到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还承诺说如果四年后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再次夺冠,他一定会再次为这位中国姑娘颁奖。
邓亚萍没有让萨马兰奇失望,4年后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再次夺得奥运会女单冠军;萨马兰奇也没有让邓亚萍失望,他同样再次出现在颁奖仪式上。看着邓亚萍熟悉的笑脸,萨马兰奇老人就像对待自己喜爱的孙女一样,亲切地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这一幕,也成为了中国奥运史上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他与北京的最后约定
看到中国的日益强大,萨马兰奇首次向中国提出,可以考虑申办2000年奥运会。受到他的鼓舞,中国政府开始积极筹备,开始了奥运会的申办之旅。此外,萨马兰奇还非常赏识何振梁,正是在他的推荐下,何振梁于199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在1993年召开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萨马兰奇第一时间就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他认为北京不应该放弃继续申办:“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国,奥林匹克大家庭也不能没有13亿中国人民,因为这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萨马兰奇始终坚持中国应该举办奥运会,他不止一次提到:“让北京办一次奥运是我在离任前的最大心愿。”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经过两轮投票后,萨马兰奇如愿以偿地念出了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Beijing”。三天后,完成了任期最大心愿的萨马兰奇宣布卸任。
如果说北京申奥成功是萨马兰奇担任奥委会主席时的最后一个愿望,那么这位老人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愿望则是亲眼看着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2007年12月份,萨马兰奇在参加一个慈善募捐活动时,突然短暂昏迷,之后就被送往了医院。当人们为了他的身体状况担忧时,萨马兰奇却在短暂的治疗后神奇出院,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参加北京奥运会,是我一生最后一个愿望,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2008年8月8日,88岁高龄的萨马兰奇如愿出席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摘自《深圳特区报》奕晓/文 201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