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门槛的提高,许多被淘汰的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然而仅仅两三年时间,这幅污染转移的路线图上又延伸出了一条新渠道——地下。
据了解,北方地区的一些不良企业往往通过渗坑、渗井等偷排。南方一些污染企业则通过溶洞排放工业废水,由于溶洞之间多相互连通,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成片发生。
此外,还有的污染企业用高压泵将大量污水直接注入地下。专家表示,这种恶劣行径对地下水的危害远远超过渗漏。
从目前来看,地下水污染几乎没有治理的可能性。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内,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水和介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清除污染源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
对此,专家建议,环境执法部门应严格利用水平衡公式。一个企业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是可以查出来的,一旦发现企业用水量远超排水量,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半月谈》2010年第8期高远至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