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农险投保,为啥这么难

  “这次旱灾让我家里30多亩冬小麦基本绝收,按往年每亩地收益2000元来算的话,等于今年一共损失6万元。”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陈顾村的农民卢永红心痛地说。如果当初他给自己的庄稼上点儿农业保险,也许能多少弥补一些损失。然而,卢永红却无奈地说:“每年就挣那么点儿钱,还不够养家糊口的,哪有多余的钱上农险啊!”
  卢永红的这句话,道出了我国大部分农民的心声。截至3月底,西南干旱受灾人口达6130.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36.6亿元,其中大部分受灾农作物未投任何保险。追溯2008年的南方冰冻灾害,去年的东北大旱,农业保险补偿同样杯水车薪,我国的农业保险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
  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我国农险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农民表示:“现在自然灾害这么频繁,谁也不知道明天哪儿还会发生什么,我也想给自己的庄稼上保险,可是目前的农业保险费率仍然很高,让人难以承受。”“农民投险的意识即使再强,也改变不了他们收入低这个现实,这就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去买农业保险。”中国人大教授郑风田认为,“农业保险的钱必须由国家来出,国家应拨出更多的资金,统一组织为农民上险。就像农民医保、健康保险一样,庄稼也要上险,好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承担一部分责任。”
  郑风田同时认为,农业保险的风险性较大,赔付额较高,如果过于集中在保险公司上,就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效果。因此,国家出台政策性保险,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摘自《新农村商报》 白舒婕/文 2010年4月2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