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葛勇进)细心的马大嫂肯定会发现,以往只有秋天才出水的莲藕现在四季不断;原本在盛夏才吃得到的茭白,现在6月初就能饱口福了。据悉,莲藕、茭白能提早上市并拉长采收季节,主要是运用了高效栽培技术,近日,这项由金华市农科院、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技术项目通过了农业部的鉴定。
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是我省的重要特色蔬菜,余杭茭白、西湖莼菜等一批传统特色水生蔬菜向来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去年,全省种植水生蔬菜90余万亩,产值近30亿元。
据悉,我省传统的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大多以地方种为主,对气温要求高,适种范围窄,且采收期短,上市期集中,市场售价低,种植效益不高。2007年开始,金华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根据我省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集中科技力量,选育成功一批适合我省种植的茭白、莲藕等新品种,其中“金茭1号”、“丽茭1号”适宜高山栽培及一茬双收栽培;“金茭2号”适合冷水栽培,特早熟莲藕“东河早藕”则可双季栽培。同时,该所还探索出一整套一茬双收、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和春藕早熟设施栽培等配套技术。
据介绍,这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不仅拓宽了水生蔬菜适种范围,而且拉长了宜种时间,基本实现了淡旺季均衡供应,产量和效益大大提高。据浙江大学蔬菜所教授寿森炎介绍,过去,我省的茭白、莲藕供应期只有4个月左右,目前可延长至10个月以上。磐安县玉山镇林宅村农户葛正银去年种了5亩“金茭1号”茭白,不仅上市早,而且品质好,售价比其他传统品种每公斤高出0.4元,5亩茭白收入超过2万元。金华市金东区、义乌市等地采用大棚栽培特早熟莲藕“东河早藕”,使上市期提早1个月以上;缙云县的大洋等地通过种植高山反季节茭白,以及推广应用“藕—稻”、“茭—稻”轮作,茭田养鱼、茭田养鸭等立体种养模式,效益大幅度提升。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3年来,已在我省中西部地区建立了13个茭白、莲藕新品种种苗繁育基地,16个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3万亩,使农户增加经济效益2.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