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农机化

周汤和:

坚定信心搞机插

  人物名片
  周汤和,44岁,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开化村人,金华市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6年,他在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扶持下,牵头成立了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开展机插服务,并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建立水稻育供秧中心,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近年来,机械化插秧技术开始大力推广,有不少机手依靠提供机插服务走上了致富路。2006年,在当地农机技术人员的建议下,周汤和开始盘算着怎么在机插服务上做文章。
  要赚钱,先要摸行情。跟周边的农户一聊,周汤和被不少人泼了“冷水”:“老周,你不要瞎折腾了,上世纪70年代不是也搞过机插,最后不是以失败告终,现在这机插就能行?”
  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天生好较劲的周汤和反倒发誓一定要把机插搞成功,让大伙瞧瞧。
  说干就干。2007年4月20日,金华市农机局在他的基地里召开机插秧现场会,吸引了100多位种粮大户和周边农民前来围观。老乡们亲眼目睹了高科技、高性能的插秧机,挺直腰杆穿着皮鞋驾驶插秧机种水稻,这让不少人动了心。
  种田人讲实在,半个多月后,机插秧苗的长势特别旺,周汤和再次邀请乡亲们到他的基地里参观,这一参观又打消了不少人先前认为机插秧长势不好的疑虑。
  2007年,老周的机插早稻收获后,平均亩产达550公斤,每亩比手工插秧增产50多公斤,周边的村民心动了,要求来年进行机插秧的村民几乎踏破了老周家的门槛。市场终于打开了,周汤和的路走对了,机插前景更加光明了。
  局面总算打开了,周汤和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观望的人还有很多。要彻底消除农户对机插秧的顾虑,就得让他们掌握技术。2008年2月份,合作社在当地农机部门的支持下,多次举办机械化育插秧培训班,培训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240人(次),这让粮农们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信心大增,也为周汤和拓展机插服务打下了基础。
  去年早稻育秧前夕,合作社又购买了4台插秧机,总数达到了14台。当不少社员忙于拓展服务范围的时候,周汤和则动起了开展机械化育秧、延伸服务链的脑筋。
  2009年1月,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投资近100万元,建起了金华市现代农业设施玻璃温室育供秧中心。该育供秧中心建设规模达到300平方米,育秧能力达8000亩,温室内部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采用传感器动态管理,整个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该中心的投入使用,大大缩短水稻育秧时间,降低了稻秧腐烂概率。
  机械化育秧中心的建成,为周汤和与社员们开展高质量的机插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合作社完成机插秧面积5000余亩,总收入25万元。“去年的好形势只是个开始,今年机插服务的势头将更好。”面对即将开始的早稻生产,周汤和充满信心。 (小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