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红色为中国馆调色
日前,上海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竣工。世博会工程建设指挥部中国馆项目部经理姚建平介绍说,红色的中国国家馆区域,为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其最关键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拱,一个是红。这两个都是中国元素,但又不是简单的挪用。钢结构吊装好了,外面要用“红颜色”包起来了,这个红,应该是个什么红?深的浅的浓的还是淡的?
一天,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来到中国馆现场,随口告诉姚建平:故宫里面的红,有好几种,大块面的是宫墙红,镶有金色门钉的是大门红,金銮殿柱子上的是生漆红,还有屋檐下、有阴影的地方,那红色就相对更鲜艳,这是为了取得与阳光下的那些红的平衡。如果说故宫的红,被称之为中国红,那也是由多种红组合而成的;故宫不是只有一种红,是被欺骗的眼睛告诉人们说,这是一种红。
专家定论:中国馆,在露天,在阳光下,还有内侧面等,只用一种红是搞不定的。姚建平即刻向世博局领导汇报。最终经专家审定,决定用7种不同的红色为中国馆调色,其中“外衣”用了4种红色,室内用3种。
“华夏灰”:采用民间绝技“三斩斧”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首先要到9米大平台乘电梯,而要上9米大平台,参观者可乘坐自动扶梯,也可步行走上76级大台阶。宽度达72米的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而为使这些石材表面呈现细密美观的凹槽,保证大台阶的舒适实用,施工方采用的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极其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三斩斧”。“三斩斧”需要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目前,会这种手艺的石匠十分稀少,此次的石匠是施工方苦寻8个月之久才从浙江温岭找来的。
(摘自《南国都市报》201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