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罗涟浩 李孟龙)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东门村等6个村的上万名村民俨然过上了城市生活: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来到中心社区,这里不仅有卫生院、菜市场、超市、文化活动中心,还有垃圾中转站和中小学、幼儿园……像这样的“组团式”村庄,在北仑区有近50个,覆盖了200多个行政村和30个农村新社区。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北仑区并没有大规模撤并村庄,而是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完善中心村配套功能的办法,使其产业和公共设施向周边辐射。2007年初,北仑率先在春晓镇昆亭村建起了全区首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将社保、综治、计生等公共服务职能覆盖周边近6000名群众,让周边5个村的村民近距离享受到了“一站式”社区服务。此后,该区按照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在全区选择了近50个村作为中心村,服务范围覆盖了周边200多个行政村和30个农村新社区。“组团式”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据介绍,今后5年,北仑区将投入25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2年,将全区80%以上村(农村社区)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中心15分钟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