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健康养生

乍暖还寒话“春捂”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上升。此时人体的调节功能还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乍暖还寒宜“捂”两头
  天气刚转暖,有些人便急着御下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一些爱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丝袜,露出美丽的双腿。专家认为,春天是疾病高发期,“春捂”有一定道理,不能忽视。
  如何“春捂”,医生建议“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温差大,细菌病毒活跃,人体易受侵袭而生病。“捂”好头颈与双脚,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倡导春天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易遭风寒侵袭,女性如过早换穿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日常调养。
保暖适当莫“捂”过头
  担心孩子着凉生病,不少年轻爸妈们常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医生提醒,“春捂”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身身体素质而定。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晴天中午时分,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点衣服。
  进入3月份,我省各地的天气明显有点热了,如果此时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加上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捂”过了头,易诱发中暑,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感冒。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由于孩子好动易出汗,因此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骤减衣服易受凉感冒,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 (金志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