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益新)这些天,乘着蟾蜍冬眠,嘉善人陈光来到平湖县乍浦镇亭子桥村,学习蟾蜍脱衣和头部毒液的提取技术。他告诉记者,去年刚投资6万元养了5万只蟾蜍,已收入8万元。
蟾蜍就是俗称的癞蛤蟆,由于样子丑陋,人们往往对它“敬而远之”,但是蟾蜍的蟾衣和蟾酥都是名贵而稀少的中药材。陈光介绍,现在蟾酥每公斤可以卖到800元,蟾衣每公斤价格更是高达0.2万元-1.6万元,所以他对蟾蜍的饲养前景十分看好。
陈光说,虽然蟾蜍每年要脱衣数十次,但往往被蟾蜍自己吃掉,而目前掌握蟾衣采集技术的人还比较少。如果能实现规模化养殖,再掌握蟾酥提取、蟾衣采集及加工等技术,养蟾蜍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据专家介绍,蟾蜍对栖息环境要求不高,养殖技术简单,几乎不需饲料成本,饲养场内挂上电灯引诱昆虫让其自食即可。一对蟾蜍一年可产卵3000粒左右。
【编 后】 养蟾蜍致富,本报前些年曾有过报道,这次再推出一篇,供读者参考。据《本草纲目》记载,蟾蜍具有退热、祛湿、杀虫之功效,是治疗疳病、痈疽、诸疮之要药。以蟾酥为原料制作的中成药在我国已达数十种之多,在国外医药市场也备受青睐。蟾蜍身上的表皮称蟾皮、蟾蜕,据《中草药大辞典》记载,是一种能治恶瘤等疑难杂症的药物,主要用于疮疡肿素及小儿疳积,现在常用它治肿瘤。
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多数农户养蟾蜍都是散养,没有规模化养殖。虽然,养蟾蜍有钱可赚,但不可一哄而上。专家建议,要养蟾蜍赚钱,养殖户须及早对它的生物特性、养殖技巧及市场走向进行了解掌握,这样才能避免养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