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种粮宝典

高产创建

粮丰仓实

  •   虎年已至,在新的一年扬帆起航之际,回眸2009年的温岭粮食生产,可谓是亮点纷呈。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让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更加高涨;粮食单产、总产和种植效益的提高,使种粮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特别是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更让温岭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统计,去年该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24万亩,实现总产量17万吨,均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推广先进技术 力促高产稳产
      粮食要高产,品种要先行。近年来,温岭市从优良品种的推广入手,把“嘉育253”、“甬优6号”和“秀水09”作为水稻主推品种,不断扩大播种面积。去年这3个主推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8.2万,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65%以上,良种覆盖率98%以上,为水稻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良种还需良法配。该市明确把轻型栽培技术作为早稻主推技术,把强化栽培和超级稻高产集成技术作为晚稻的主推技术,在高产创建项目区普及应用,使这些主推技术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早稻早栽示范、晚稻配方肥肥效试验等各种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为水稻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该市农业部门还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田间肥效试验、土壤养分和农户施肥情况动态监测。同时,推广机插等先进设备与技术,开展单季晚稻和连作稻机插试验和示范,提高种粮效率与效益。
    加强服务指导 提高种粮技能
      掌握较好的种植技术,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之一。温岭市农业部门从提高农户种粮技能入手,为他们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强化技术支撑。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该市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方面的8名高级农艺师、6名农艺师组成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开展技术指导等。该市还建立了技术指导员制度,由市、镇(乡、街道)两级36名农技人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抓好区域创建活动的实施,进村入户与农户结对,面对面传授技能。
      为提高农户种粮技术,该市在高产创建项目示范核心区内以村为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达3300人(次)。
    开展高产示范 实现丰产丰收
      自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温岭市建立了两个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积极推广高产品种和技术,使示范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推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该市新河镇山后鲍早稻核心示范方,经省农业厅、中国水稻所有关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558公斤,比该市早稻平均水平高出了189公斤。
      在示范片取得粮食丰收的同时,该市农业部门还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效能,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并适时开展示范观摩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据初步统计,温岭市去年共推广水稻轻型栽培面积9.6万亩、单季晚稻“五改”技术14.6万亩、水稻强化栽培技术6.9万亩,开展统防统治等统一服务面积6万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大田病虫害综合防治达95%以上,比上年高3个百分点。
      今年,温岭市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市级以下示范方50个、示范户300户,力争实现单季稻亩产650公斤、连作晚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让粮仓更殷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