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小康之家\\□倪点子

小村网事

  “咱也跟城里人一样拥有‘信息高速公路’了!”二叔对前来看稀罕的左邻右舍自豪地说。
  五年前,走南闯北跑点小生意的二叔,开办了一个鱼鲞加工厂,在我们这山沟沟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能人。能者为先,二叔家是小村里第一个接入电脑网络宽带的。
  年过不惑的二叔,虽没上过大学,但好学,忙里偷闲参加电脑培训班,一个月不到就学会了五笔输入法。节假日回老家,二叔让科班出身的我做他的电脑顾问,帮他申请了一个E-mail邮箱和QQ。从此,每天晚饭后,二叔总会沏上一杯茶,端坐到电脑桌前,第一时间浏览当天的晚报电子版(小村地处偏远,邮递员送达的晚报都要滞后一两天),与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进行“远程对话”。用鼠标轻轻点一下QQ上的视频会话功能,女儿熟悉的脸庞就俏生生地跃入眼帘,有时二婶也会凑过来说上几句,一家人“面对面”聊得不亦乐乎。“如果说电话是‘顺风耳’的话,那么网上视频聊天就像是‘顺风耳’和‘千里眼’的结合体。”二叔很形象地比喻道。
  既然是二叔的电脑顾问,我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教二叔学会使用搜索引擎,以便更好地查阅资料和了解信息,并向他推荐了一个专为农户设立的网站。二叔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鱼鲞的供应信息。没想到,第二天求购电话就打进来了。由于鱼鲞品质好,价格又实惠,有一个客户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大订单,鱼鲞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二叔兴奋地给我打电话报喜:“才一个星期,我已赚了三四千元了。”
  一位长年在外跑买卖的村民闻讯后,忙过来向二叔“取经”。热心肠的二叔倾囊传授,帮这位名叫阿贵的村民发布了一则农土特产品供应信息。没过多久,阿贵的农产品也卖火了。尝到甜头的阿贵逢人便说:“以前要跑到各地看货进货,光差旅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上网点点鼠标,就能联系到满意的货源,坐在家里也能挣到钱。”
  好事传千里,我们小村的网络经济还上了县报的头版新闻,一时成为新农村的新亮点。
  近年来,二叔的鱼鲞加工厂越办越红火,他不仅在宁波鼓楼的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设了固定的摊位,而且在淘宝网上开了网店,招了个小工专门负责货品配送。按二叔的话说:“兼营实体店和网店,两不误。”当然,二叔的电脑装备也更新换代了,他为自己配置了一台3G上网本,无论出差还是见客户都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查看市场行情,轻松赢取商机。
  如今,网络化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就连我家隔壁80多岁的阿婆都知道可在网上征婚。那天周末,阿婆叫我帮忙:“听说在网上能找到对象?快帮我那近30岁的孙子找找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