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俞霙
编者按
浙江海域辽阔,海岛众多,仅陆地面
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就有2878个,约占全国的40%。这些岛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也是海岸防护的天然屏障。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下简称《海岛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继《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之后又一部涉及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法律,对于保护我国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
开发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岛权益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开发危机下的无居民海岛
黄牛礁,这块不大的礁石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部大嵩江口的小岛上。每当海潮来的时候它会露出地面几十平方米,“那就是我曾经捕鱼的地方……”70多岁的老渔民黄杰柯所指的黄牛礁的位置,如今已经变成繁华街市。
黄杰柯从16岁开始,就在黄牛礁附近打鱼。在黄杰柯的记忆中,那时打上来最多的就是大黄鱼,后来,鱼没以前多了,他们就在滩涂上养蛏子,老黄一直以为,这种靠海为生的日子,会持续到老。
2005年,黄牛礁所在处被宁波市规划为万吨滨海码头,围涂填海工程开始了,没多久,黄牛礁就消失了。
近年来,浙江沿海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海岛开发利用热潮。在保护的基础上,我省稳步推进无居民海岛的合理开发利用,主要用于围海造地、港口码头、临港工业和防灾减灾等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建设。1990至2007年,浙江共有583个无居民海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约占原无居民海岛总数的20.2%。其中,有294个岛屿因围填海工程、城镇建设与临港产业开发等需要,改变了无居民海岛的属性;其余289个岛屿,局部进行了基础设施工程、海洋旅游和渔农业等开发。
随着海岛资源价值逐渐凸现,海岛利用特别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中的“无序、无度”现象时有发生。对海岛生态功能和国防功能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薄弱,是导致海岛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时下,我省很多海岛的开发方式是以海水养殖、发展海岛旅游、建设渔港为主。一些无居民海岛开发存在“开发层次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的现象。
炸岛炸礁、填海连岛、围海筑堤、开山采石等急功近利的开发方式,使许多无居民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舟山市的桥梁山是一个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的无居民小岛,在上世纪90年代,该岛以每年2000元的价格出租给采石企业,短短几年后,桥梁山大部分山体已被挖空。据统计,目前我省因采石而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的海岛已有100多个。
当务之急重在保护
据浙江省2008年开展的无居民海岛甄别调查显示,目前全省海岛总数为2878个,其中无居民海岛2639个,与上世纪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结果相比,无居民海岛减少了244个。
这些数字为我国海岛保护的紧迫性作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脚。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认为,造成有些岛屿被过度或无序开发的原因,归根结蒂在于无法可依和多头管理。
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被通过。中国海岛保护终于告别了无法可依的日子。这部历时6年、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对我国所属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作了明确规定,我国海岛从此有了法律的“守护神”。
从法律内容上看,《海岛保护法》确立了海岛保护规划、海岛生态保护、无居民海岛权属及有偿使用、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和监督检查等五项重要制度。
省海洋与渔业局表示,下一步我省对海岛的管理将依据保护规划,实行有针对性的、有差别的、严格的管理措施,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遵循无居民海岛国家所有、有偿使用等原则,以经济手段来调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通过缴纳使用金,体现无居民海岛国家所有的权属特性,改变无偿使用的状况。要通过细化对不同类型岛屿、不同类型开发行为的使用金征收规定,调节海岛开发利用的数量、强度,改变无度使用的状况。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制度为我省海岛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将从根本上扭转海岛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的状况,从而使海岛管理进入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新阶段。
放眼长远功在千秋
既要发展海岛经济,又要保护海岛生态,海岛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纠葛,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善待这些汪洋中的“小船”。“对海岛资源的合理开发不等于不开发,而是在发展海岛经济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海岛的破坏和污染,实现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不能超越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表示。
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岛不仅数量多,而且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所处地理环境优越,海岛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丰富,相关的深水岸线、矿产、旅游、渔业及海底空间等资源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对于未来如何开发,赵利民介绍,经历了前些年的无序开发后,浙江开始把海岛开发的着眼点放在“长远”两字上。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浙江已先后建立了3个国家级、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殖放流区),合计面积近1600平方公里。
早在2007年,浙江就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的规定,制定了无居民海岛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任何个人或单位要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必须经所在地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审批,由省政府责成省联席会议审核。
拥有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和渔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象山县,是我国首个拥有两个海洋保护区的县。在该县的将军帽岛上近年发现了黑嘴端凤头燕鸥这一全球极度濒危鸟类,这种鸟类全球种群数量不足50只,因其数量稀少、踪迹神秘,有“神话之鸟”的称谓。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神话之鸟”的踪迹。
相关链接:
中国海洋、海岛法律大事记
1958年9月4日,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形势需要,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相继颁布了《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法规。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003年7月,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和总参谋部联合发布《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首次提出无居民海岛属国家所有,允许个人或机构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租用期最长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