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理利用的“好管家”、作物生产经营的“好帮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好卫士”、环境监测的“千里眼”、定向育种的“设计师”、科学决策的“好参谋”
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稻田需要施多少氮肥?什么时候施用?今后,宁波鄞州、宁海、慈溪一带的农民朋友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可找到答案。刚刚运行的宁波市水稻施肥专家系统将这一切成为了现实。据最近成立的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这套系统具有查询、显示、漫游、缩放、统计、专题图制作以及水稻施肥咨询等功能,可以在各种计算机上安装、使用,操作非常方便,它能以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使用者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获取各种信息,给出相应田块的水稻施肥方案。
浙江人多地少,正面临着资源、生态、环境和粮食等多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农业的发展步伐。为此,早在2005年,省农科院就组建了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中心结合信息技术研究基础和信息资源开发实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项目、国家支撑项目子专题、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省科技专项重点等计划项目,以及地方委托相关项目约40余项,已研发了包括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远程诊断系统、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农业与农村网络化远程教育系统、农业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土壤养分管理和精准施肥系统等成果。中心开发的嘉兴市秀城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信息管理系统、浙江省土壤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的运用,为我省实现耕地等资源的数字化、动态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生产过程的优化调控和精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耕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担任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所长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张明华,这样向记者描述数字农业:它是资源管理利用的“好管家”、作物生产经营的“好帮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好卫士”、环境监测的“千里眼”、定向育种的“设计师”、科学决策的“好参谋”。她说,数字农业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就像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和“遥控手”,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只要你走进数字农业的大门,那么,你就可以让鸡鸭准时下蛋,大小均匀;你也可以叫番茄在同一天成熟,色泽鲜艳,玲珑可爱;当你的土地“口渴”,它会自动“报警”提醒你及时灌溉。
数字农业正离我们越来越近。【链接】 在原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的浙江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集成了从事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他们将开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数字化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综合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农业科研过程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院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技术支撑等工作。
目前,数字农业研究所设置了作物信息技术、畜禽信息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农产品信息技术和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等5个重点发展学科,其中作物信息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和农业网络信息技术是目前优先发展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