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农机化

宁波市鄞州区农机大户庄博

“半路出家”种好田有胆有识创新路

  七年前,他还是一位从事二三产业的小老板;七年后的今天,他转身成了宁波市鄞州区最大的农机专业户。他,就是该区石矸街道农机大户庄博。
  白手起家,勤劳致富。短短七年时间里,庄博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由他建立的鄞州庄园粮食生产加工合作社也成为了该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基地。他自己不仅被列为鄞州区高素质新型农民之一,而且还跻身该区20位乡土人才之列。
  进入冬闲季节,当众多农机大户保养机具为春耕做准备时,庄博却是异常地忙碌,原来他正没日没夜地忙着加工大米。庄博告诉笔者,临近农历年末,大米作为年糕的加工原料,宁波、舟山、温州等地的需求量都很大,只能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订单。
  如今的庄博,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农机手,他俨然已成长为一位新型农民。一路走来,他走得很坚定。
  他曾开过米厂,办过煤气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然而,幸福的生活在2002年戛然而止,他的大女儿被查出身患白血病,为给爱女治病,他变卖了所有资产,但花费100多万元后,他仍没能留住女儿的生命。
  2003年,为寻求出路,他回到老家上王村,在其他村民荒废的田里种起了水稻。即使是做农民也要做得与别人不一样!狠下心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庄博第一年就流转了30亩地,然而当年的晚稻亩产仅300余公斤。这并没有吓倒胆大心细的庄博,他觉得自己适合走机械化种粮这条路。第二年,他将承包面积扩大到了120亩,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加上自己四处取经,稻谷产量终于逐年提高。
  随着承包地的增加,大强度的劳动让庄博疲惫不堪。2005年,他在别的种粮大户怀疑的目光中毅然购置了第一台农机——谷物烘干机,从此尝到了机器带来的甜头。
  要发展就要舍得投入,他的农机家族一年年壮大,如今他已拥有1台拖拉机、2台植保机、2台高速插秧机、6台烘谷机、1台联合收割机……农机总价值达200多万元。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铁家伙”,庄博由此成为该区最大的农机专业户。
  作为一名新型农民,庄博认识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2009年,“不安分”的他尝试种了几十亩优质有机水稻,单纯靠生物防治的水稻亩产虽只有200公斤,但产出的大米不仅有光泽、复白少,而且营养和口感相当好。质优价就高,售价每公斤20元的有机大米,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通过市场调查,庄博认为这种大米市场前景较广,他打算今年种上250亩,以有机米的质量去赢得更大的的市场,拓宽合作社发展空间。
  如今的庄博,在粮食生产的灌、耕、种、植保、收获、烘干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同时,还添置了大米加工设备,走上了一条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种粮致富路。机械化种粮,也给他带来了每年不少于20万元的收益。
(尹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