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大学生“猪倌”

“年薪”30万元

  杭州萧山区临浦镇苎东村有一位年轻的“猪倌”,他叫娄海刚,两年前学成归来,放弃了美好的城市梦,干起了在外人看来又脏又累的生猪养殖。当时,邻居和朋友们都劝他——年轻人干什么不好,非要与猪打交道,大家都不看好他。不过两年后,他的养猪场已出栏生猪2600头,年利润达30余万元。
  两年前,娄海刚从学校毕业,一心想着干出番事业来。那年暑假,娄海刚在网上看到,由于效益较低和疫病影响,全国不少地区猪存栏量都在减少,几乎到了市场最低点。这也意味着猪肉很可能大幅涨价,养猪会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他决定从这个行业中掘金。
  这个决定起初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儿子念了那么长时间的书,最后竟回来养猪,实在有些荒唐。但父母拗不过孩子,他们拿出2万元,帮娄海刚办起了一个小规模生猪养殖场。
  最初,娄海刚的养殖场只有4头母猪,在规模养猪发达的萧山非常不起眼,不过对他来说,这是他全部的“家当”,他格外珍惜。通过查阅书籍、请教专家等方式,他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养猪门道:他每天早上5时准时起床喂猪,一天4次都是定时、定量饲喂;他对猪圈顶棚采取特殊处理,使猪圈的每个角落都能充分采光;他每天冲洗猪圈,给猪“洗澡”,保持圈内干净卫生。此外,为节省成本,他还自配饲料。在“娄猪倌”的悉心照料下,小猪们茁壮成长。
  2008年夏天,娄海刚的养猪场渐成气候,出栏生猪达到1500头。但没想到,随即一场猪瘟袭来,300多头猪先后病死,造成亏损16万余元。当时,娄海刚急坏了,也曾想放弃这个烂摊子。不过最后,凭着一股创业冲劲,他还是挺过来了。
  如今,娄海刚的养猪场办得有声有色,由于生猪质量好,基本不愁销路。他本人还加入了萧山区养猪协会,成为最年轻的会员。 (张婷 孔春燕 孔令锋)【编后】最近,我们从萧山听到不少大学生返乡当“农民”的消息,先有大学生周钢成包地种田,后有大学生赵国锋种葡萄,如今又出了大学生“猪倌”娄海刚。坦白说,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容不得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能如愿以偿实现“城市梦”。许多大学毕业生放不下架子,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干辛苦活,总认为这些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其实,人生价值是多维的,低职位未必就一定没有价值。“娄海刚”们带着理想回到农田,他们付出汗水、收获希望。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懂经营、会管理、敢实验、重科技的现代农民新形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