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浙江畜牧 爱洒青川

  编者按:
  震后青川,百废待兴。作为对口援建省份,我省各级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纷纷向青川伸出援手,其中,就有浙江畜牧人的身影。在产业援建的道路上,我省畜牧业充分发挥优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且来看看这两则小故事。
嵊州“白中王”良种兔“远嫁”青川促农增收
  作为嵊州与青川对口援建的重要产业项目之一,本月初,由嵊州市畜产品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860只“白中王”良种兔,分两批顺利运抵青川县苏河乡和关庄镇良种兔培育中心,开始承担起重振当地养兔业,帮助当地农民增收的“使命”。
  青川县素有养兔传统,汶川特大地震后,青川县一些兔场和笼舍损毁严重,当地养兔业遭受重创,亟待恢复重振。而嵊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长毛兔之乡”,全市有5万多农户从事长毛兔养殖,年产值达2亿元,具有一批品质优良的种兔及丰富的产业技术。
  承担了种兔供应任务后,作为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嵊州市畜产品公司积极配合,选购了一批品种最优质的“白中王”良种兔,用于支援青川灾区重建。“这些种兔都是我们自己培育的纯种兔,是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该公司副总经理、嵊州市华兴种兔场场长麻剑雄说。
  为使种兔更好地适应青川的环境,与860只“白中王”一同前往青川的,还有该公司选派的两名技术员。目前,两名技术员正在青川县展开对长毛兔引种到青川的适应性技术跟踪,对运抵的科研试验用兔反复进行检查,观察其适应性。同时,他们还进村入户,对当地农户进行养殖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向青川等地提供“白中王”良种兔1360只,先后派遣技术人员10多人次赴现场指导。
  据了解,除了供应种兔,该公司还将对青川县的兔毛实行保护价收购,当兔毛市场价格低于每公斤90元时,按每公斤90元保护价收购;当兔毛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农户可自由买卖,此举解除了青川兔农的后顾之忧。 (马渭员)
得益于浙江台州援建他在废墟上重建规模养鸡场
  地震前,李明华的养殖场每年能生产100万只鸡苗;地震中,他的养殖场变成一片废墟;现在,重建后的养殖场每年又能生产出100万只鸡苗。养殖场重建后,李明华马上在自己的公司名称前加了“台州援建”4个字。这个大招牌,就挂在养殖场大门上方。
  李明华是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三堆村村民,该村有养土杂鸡的传统,而土杂鸡是青川畜牧业的主打产品。2005年,李明华成立青川县明华土鸡孵化有限公司,养殖场一年能生产五六万只鸡苗。
  2008年3月,李明华贷款11万元,总投入30多万元在三堆村八社新建了更大的养殖场。按照规划,新养殖场一年能生产100万只鸡苗,为全村和其他几个乡镇提供鸡苗。地震发生时,养殖场正要进入鸡苗生产高峰期,2万只鸡苗死的死,剩下的也没人去管。
  李明华辛苦打造的事业刚起步,就这么没了。但青川人是坚强的,地震后一个月,李明华就开始重建养殖场,并于去年年底恢复生产。“能这么快恢复,”李明华说,“离不开台州援建指挥部的支持和帮助。”据介绍,台州援建指挥部援建了沙州镇3个产业项目,包括三堆村的土鸡标准养殖小区项目。该项目台州援建资金达到50万元,拟发展适度规模土鸡养殖51户,援建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鸡舍建圈补助和项目宣传等。
  李明华的养殖场占地6亩,标准化鸡舍面积1620平方米,年可生产鸡苗100万只和商品鸡5万只,是51户中规模最大的。
  又是100万只鸡苗,能继续为全村及几个乡镇提供鸡苗了,李明华把感激之情写在了门口的大招牌上。
  据介绍,按照规划,该土鸡养殖项目能为三堆村带来一年800万元的销售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可因此提高3成。(赵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