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成 斌:

视石蛙养殖为黄金产业

  初见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成斌,你无法把他与兰溪市黄店镇余粮山村那遍地的蛙声连在一起。然而,正是这名年轻的小伙子,失业不失志,从城市走向深山,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二次创业之路。
  1997年,成斌所在的兰溪市物资局破产,30岁的他因此失业。失业后的成斌,没有等待观望,在山里人纷纷进城打工的时候,他选择进山创业。当时兰溪余粮山的大红柿在省内外已小有名气,他便在余粮山包了100亩山地种柿树。由于柿树生长周期长,成斌便利用时间和场地的优势琢磨起了山区养殖业。他先后养过螃蟹、蜗牛,但因气候不适宜,前后亏了六七万元钱。后来他发现,余粮山不少村民在夜间捕石蛙,能卖上好价钱。
  通过观察,成斌发现余粮山气候环境很适宜石蛙生长,于是,他开始养殖石蛙。起初,他搞的是野生石蛙驯养,可养着养着,石蛙数量不断减少。原来这些石蛙夜间会爬,多高的池壁它都能逃走。为防止石蛙逃跑,他给养殖池罩上了网。在自然状态下,石蛙喜欢潮湿、安静的环境,特别喜欢在近水流、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成斌就依照石蛙的自然生长习性,人为布置环境。结果发现,石蛙并不喜欢这种人为环境。于是他又重新设计蛙池,使之既近似于自然环境,又便于人工管理,还能防蛇、老鼠等天敌。
  一年后,成斌终于成功繁殖了种蛙;两年后,成斌基本掌握了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据成斌介绍,石蛙学名叫棘胸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有滋阴降火、健肝补贤之功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自古以来,石蛙就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素有“蛙中皇后”之称。近年来,由于人们大肆捕捉,野生石蛙日趋减少,市场行情看好。在广东,每公斤石蛙可卖到180-200元,在香港、台湾,每公斤石蛙售价达260-300元,经济效益显著。目前,他的养殖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石蛙养殖场,现有养殖场地1.5万多平方米、池存大小石蛙16万只左右。到目前为止,他已累计出售种蛙7695对、幼蛙3.8万只、商品蛙2.6万多公斤。
  如今,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石蛙,成斌还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他说,他掌握的变野生石蛙为人工驯养,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他要把它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他提醒创业者,到农村创业,首先要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精神;其次要相信科学,生产的产品要有社会认可度。只有这样,创业才能成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