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湘乡踩踏事件背后

名校办民校牟利隐情浮现

  12月7日,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上千名学生下晚自习时在楼梯间发生踩踏惨剧。据当地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事故令8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受伤。知情人士透露,育才中学是公立中学湘乡东山学校原校长、现任湘乡市市长助理刘伟庚投资开设的私立学校,当地有公立学校背景的教育界高层人士“以名校办民校”牟利的隐情由此浮现。
  事实上,湘乡这起学生踩踏事故只是多年来相似悲剧的再次重演。从2002年至今,已有25起学生踩踏事故发生。2005年底,教育部发布紧急通报,要求采取措施。此后两年事故略有下降。但今年以来,已有5起学生踩踏事故,显示出回潮之势。
  踩踏事故背后折射出目前中小学教育诸多痼疾。其中之一就是因教育资源乃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的学校学生超编问题。全国各地巨无霸小学以及超级大班已成为当前教改的一道难题。而学校人数过多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以名校办民校
  湘乡市委提供的材料显示,育才中学始建于1997年6月,是一所经湘潭市教育局审批的全日制民办中学,52个班级,共有学生3626人。
  知情人士透露,1997年,时任东山学校校长的刘伟庚,与社会上几名朋友集资设立育才中学,刘为大股东。“成立之初,育才中学肯定要靠着东山学校。”一名在东山学校工作了30多年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刘伟庚当时从征地到招生,都是打着东山学校的牌子,包括贷款建设教学大楼等,都是以东山学校的名义运作。刘还利用东山学校校长的便利,要求一些东山学校的民办教师到育才中学兼课。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山学校撤销了初中部,育才中学实际上成为了东山学校的初中部,因为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基本可顺利进入东山学校就读高中。
公共教育资源逐渐私人化
  事实上,湘乡市育才中学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目前湘乡城区已经有育才中学、名民实验中学、涟滨中学、树人中学和振湘中学等五所私立中学。
  “原来湘乡一二三中和东山镇都有公办初中。”湘乡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廖威乾介绍道,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湘乡共有68所乡镇中学和四所城区中学,很多学校都是初中和高中合办,且师资力量都较好。
  1997年后,政府要求初中和高中分开办学,湘乡很多学校初中部停办,但多数学校并没有利用公立学校资源自办初中学校,而是将师资全部向高中部汇集。一时很多初中生到何处读书成为一个难题,私立中学于是应运而生。
  “当时大部分是采取挂靠的形式。”廖威乾介绍,育才中学挂靠在东山学校,名民中学挂靠在湘乡一中,涟滨中学挂靠在湘乡三中,私立学校招生和建设过程中都对主校形成依赖,而且私立学校的校长一般都是由公立主校的相关领导担任。
  但这一“名校办民校”模式带来的利润却被少数人所占有,公共教育资源逐渐私人化。像名民中学的股东主要为湘乡一中的管理人员和少部分教师,以及一些社会上“有头脸”的人;而育才中学的股东则是刘伟庚和其圈子内的一些朋友。
  2003年左右,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依托公立学校成立的私立中学与主校脱钩,包括育才中学在内的诸多民校才停止从公立学校"抽血"。但是早期积累起的师资力量和资金实力,已经让私立中学可以脱离母体自由发展而不受丝毫影响。而私立学校的办学成绩甚至让开办学校的负责人在仕途上受惠,刘伟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湘乡教育界人士透露,育才中学和名民中学等私立学校垄断了大部分优质生源,以2007年为例,当时到育才中学报名参考的学生有4000来人,但学校只录取650人,尽管很多学生进校后要交纳不菲的择校费,但家长还是争先恐后地将子女往这些学校送。
  事件的背后
  知情人士称,就踩踏事故本身而言,并不见得民办学校事故率就高。其实事故背后还有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
  事实上,目前中小学中超级大班已成为基础教育最大难题。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指出,目前中国中学里,初中大班、超大班占一半,有的地方还有120多人的超级大班。北京海淀区一项调查显示,拥有学生人数规模超3000人的巨无霸小学预计近10所。
  显然,学生人数的过于集中也是事故的导火索之一。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夏晓柏 彭立国/文 2009年12月1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