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俞廷尚)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座谈会获悉,今后几年,我省畜牧业将重点实施生态健康养殖计划、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计划、动物防疫安全升级计划、科技与体系支撑计划等四大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构建起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高效生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兴泉说,我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是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的转型升级,要在整个大农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给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产业贡献不断提升;三是科技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四是产业基础全国一流;五是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他指出,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遵循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结构优化和主体培育相结合、健康养殖和资源循环相结合、长效防疫和安全监控相结合、科技创新和服务保障相结合五个原则,深入实施好四大行动计划:
——生态健康养殖计划。进一步推进传统养殖向适度规模和标准化养殖为主体,农牧结合、生态化为核心的健康养殖模式转变。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深入实施畜禽种苗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年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从目前的33%提升到50%左右,主要养殖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超过85%,种畜禽企业能繁母猪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
——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计划。加快培育新型产业主体,积极推进自然农户向法人农户转变,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养殖户联系紧密、有效实现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合作社,加强生产要素流转互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养殖和奶业,加快发展特色畜禽,全面提升畜产品加工业,力争“十二五”期间畜产品加工业与畜牧养殖业的产值比接近3∶1;以冷鲜肉、蜂产品、优质家禽、饲料兽药等为重点,紧密产加销联结,延伸发展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做长优势产业链,做强品牌。
——动物防疫安全升级计划。重点抓好预警、预防、综合防治3个环节,建立健全季度评估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科学防控;建立档案标识系统,推进质量溯源。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合作社全面推行动物防疫和养殖用药档案制度,在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推行台账制度,加快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和物质储备,果断有效处置安全事件。
——科技与体系支撑计划。建立健全产业技术体系,实现学科科技向产业科技转变,加强“三农五方”协作,发挥畜牧、兽医和饲料三大科技平台的作用,开展联合育种和技术攻关,建立一批科技型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大力实施科技落户工程,推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加强设施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畜禽免疫等信息化管理,提高畜牧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加强畜牧兽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优化产业扶持政策,落实生态养殖扶持政策,突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
通过实施四大行动计划,我省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25%左右、猪肉等主要畜产品自给率达到80%、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等一系列目标,全省畜牧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发展、产品优质安全、竞争能力领先、增收效果显著,畜牧业与自然环境友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