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重建,给村民送上“钱袋子”

——四川灾后重建见闻之二

  本报记者 王美华 张嫣嫣
  红色的屋顶配有欧式风格的窗户,象牙白的外墙镶上了文化石的勒脚,院墙拼上了精美的木结构装饰,青石铺地,花园草坪……要不是主人介绍,记者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竟然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紫坪铺镇九鼎坪灾后重建的农家院居。
  紫坪铺镇镇政府负责人介绍说,该镇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离成都市区只有一小时车程,原先就有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基础。在灾后重建中,他们整合了政策资源优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群众自筹、政府补贴、担保贷款、社会投资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推进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并把紫坪铺镇定位为都江堰景区与虹口、龙池等地的游客集散中心。为了使紫坪铺镇尽快融入大成都旅游圈,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品质,该镇还与当地国投公司合作,租赁九鼎坪等农居点的农房1400平方米,整体包装成了乡村酒店。
  记者在九鼎坪重建点发现,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现代风格的农居房错落有致,别具一格,不失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目前,九鼎坪的大部分村民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公司经营,自己在邻近亲友家租住,这样便可获得一笔不小的租金差价。村民冯苹告诉记者,她家的重建房有188平方米,每年可获租金2.26万元,除去她在亲戚家的房租费,净赚1.54万元。“灾后重建,不仅建起了我们居住的房子,还给了我们一只增收的‘钱袋子’。”她说,“照这样下去,我的建房贷款两年内就能还上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