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佳寅)温州市瓯海区横屿头村是加工家具零部件的专业村,瑞安市顺泰乡村头村是加工鞋帮和皮革的专业村,平阳县维新乡余思坑村是加工宠物用品的专业村……近日,温州市公布了首批温州市级来料加工专业村名单,来料加工的规模和产值较大、参加人数较多的43个村榜上有名。据统计,43个专业村每村平均年加工产值达1381万元,平均每村每年助农增收337万元。
近年来,由厂商提供原材料,由企业或个人完成指定工序的来料加工业在温州农村得到了蓬勃发展。该市鹿城区呈岸村是为企业加工鞋帮和拉链头的专业村,笔者在该村的肖仁飞鞋帮加工点看到,10几名妇女正在剪皮件、缝鞋帮,忙得不亦乐乎。肖仁飞说,他搞来料加工已经有十几年了,每天下午,他和妻子从厂里把原料带回家,再发放给全村几十户人家,次日中午再把加工好的半成品送回厂里。作为经纪人,每双鞋帮可以赚0.2元,“一年四五万元的收入是肯定有的。”
来料加工吸收了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在呈岸村,不时可见妇女、老人坐在院子里,缝鞋帮、做拉链头。“家里的事不耽误,有空就做一点,也是打发时间,还可以补贴点家用。”77岁的郑阿婆虽然动作慢点,但缝一双鞋帮可以赚0.5元,一天下来,也能赚十几元钱了。据了解,该村一年可加工74万双鞋帮和50吨拉链头,全村有200人左右常年从事来料加工,加工工资达74万多元。
温州市农办负责人介绍说,截至11月,今年温州市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建立了规模来料加工点780个,培养经纪人900多人,累计发放来料加工工资2.9亿元。“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了闲置劳动力,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重要手段。”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温州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农村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同时加强管理,使之得到规范、有序的发展。目前,该市首家农村来料加工专业协会已在苍南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