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胡亚 俞骆波)12月1-2日,为期两天的全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在德清举行。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为此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副省长茅临生出席会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气象部门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为保障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显著贡献。农业气象业务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最重要的领域,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效益最为突出、各级党委政府最为重视、广大农民最为需要的公共气象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农”工作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责任重大,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开发非常迫切,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对气象服务需求非常旺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任务非常艰巨。
会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继续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继续完善和落实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法规制度;继续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继续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二是加强面向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抓好《现代农业气象发展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强化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水平;继续拓展服务领域、改变服务方式;继续加强现代农业气象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三是加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积极参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服务能力;探索开展农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四是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加大农村气象科技扶贫力度;强化农村社会管理职能。
郑国光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要继续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继续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建设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加快建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努力开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德清气象为农服务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