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新中国收回外国驻华兵营内幕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中华民族便一改近代百年屈辱外交史,以前所未有的伟力与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不惧威胁恫吓,一举收回外国兵营……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9月29日的新政协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毛泽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写进了“总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后,在首都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内,还有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兵营。1950年1月6日,打扫东交民巷的行动付诸实施,以北京市军管会的名义征用美、英、法、荷在东交民巷的兵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北京市公安局外侨管理科、北京市人民政府逆产清管局配合行动。
  为示有理有节,在策略上采取“先礼后兵”,即先以布告形式通知其交出兵营,对方若是抵制拒绝,则强制征用。
  此前,新中国已公告世界周知,凡国民党政府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在新中国与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我们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对待。
  荷兰原领事菲远以未接到国内移交兵营的指令为词加以抵制。法国原领事伯亚洛提出抗议,称收回兵营是国家间的事情,不能由地方机构的北京市军管会处理。美国原总领事柯乐布尤为顽固,在得到门口贴上布告的报告后,急忙令人抄录下来,译成英文以急电形式,报告美国国务院。只有英国总领事包士敦例外,说布告贴上后,仍由刚才来的人揭下来收回去了。原来就在6日下午,他前往中国外交部,递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
  两次抗议信被退回
  1月9日上午,美国原总领事柯乐布来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递交信函,信中以《辛丑条约》及与国民党政府的“新约”为依据,拒绝交出兵营。
  柯乐布如此这般抵制早在我方预料之中。外事处将信退还,告知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也因此不予承认国民党政权承认的美国原驻华外交机构及其外交人员,柯乐布只是普通的外国侨民,没有资格代表美国政府向中方交涉。美国国务院得到柯乐布的报告后,指示他写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交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作进一步交涉。
  柯乐布写好信后,担心自己送信又吃闭门羹,只好请英国总领事包士敦转送信件。包士敦交给了我西欧司司长宦乡。宦乡回应说:“必须向你指出,我们所征用兵营,是在过去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下造成的,新中国绝不允许它们的存在。外国兵营在中国的存在,不仅是中国的耻辱,也是派兵来侵略中国的外国自己的耻辱,必须也只有把它们除掉,才能有助于中外之间关系的改进。”
  他本是要包士敦将信还给柯乐布的,拆开扫视之下,感到有向中央报告的必要,便暂时将信留下。
强制征用收回兵营
  宦乡将信的抄件上送中央。中央决定强制征用收回兵营。1月14日上午,北京市军管会代表分赴各国原领事馆。
  9点40分,军管会代表李幻山、谭志超,及联络员、摄影师各一,来到了原美国领事馆。柯乐布听到报告,忙不迭地走了出来。他已作了最坏打算,估计中国方面“大兵压境”。不料只来了区区4人,诧异惊讶之余,心里放宽了许多。李幻山道明来意,通知对方说:“奉北京市军管会之命,今日接收兵营。”
  柯乐布明知交出兵营已成定局,还要故作姿态抗争一番,满口外交辞令。话音未落,就被李幻山挡了回去:“有什么话可到军管会去说,我们不负责听取和回答你的抗议。带路,领我们去兵营。”柯乐布不敢不听,一边在前引路,一边重复抗议。李幻山一脸严肃:“抗议是你个人的事,我们的任务是执行征用兵营命令你必须服从!”
  经一波三折,美国兵营的征用胜利达成。随后,对英、法、荷等国兵营的接收也先后完成。继北京之后,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国兵营也相继收回,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驻兵权”被彻底清除。
(摘自《文汇报》 陆茂清/文 2009年10月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