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化
促
进法
五
年
来
浙江交出“三最”成绩单
本报讯 (记者俞廷尚)新增农机装备15.2万台(套),相当于前20年的增长量;水稻机插面积连续5年以翻番的速度递增;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7.3个百分点……这是5年来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成绩单。“农机化促进法发布实施的五年,是我省农机化发展形势最好、成效最大、速度最快的五年。”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5周年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称赞道。
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表示,农机化发展已为我省现代农业的腾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补贴,购机更踊跃了
【镜头】 谢小庆是富阳市富春街道湖塍村种粮大户, 2004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他先后购入收割机、插秧机、高压喷雾机等多台农机具,今年上半年更是购买了总价38万元左右的机具。“要不是国家补了我15万元,一次性我还真买不起。”谢小庆说,有了补贴,购机轻松了,机械化种植让他有了底气,今年他又承包了400多亩地,种粮规模扩大到了650亩。
在我省,受惠于农机补贴政策的种粮农民有上百万。仅今年前10个月,我省就有7.4万余户农户享受到了2.8亿元的购机补贴,其中中央资金2.2亿元,补贴机具数量达到8.4万台(套)。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也助推了我省农机拥有量的快速增长。5年来,我省新增各类农机近15.2万台(套),相当于前20年的增长量,是我省农机化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到今年年底,我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900万千瓦(不包含渔业机械),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80千瓦,比2004年分别增长18%和18.2%。
服务,种田更轻松了
【镜头】 丰敬南是金华婺城区汤溪镇前宅村农民,每年一过完春节,他就要与当地金华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将5亩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接受“全程服务”。等到秋收,他只需支付400元服务费,就可以拿到5亩田的稻谷。“有了农机合作社的全程服务,我现在是打工种粮两不误。”丰敬南高兴地说。
农机服务的出现,让农民们当起了“甩手掌柜”。
群飞合作社理事长丰群飞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代收、代管的面积达到2万多亩,合作社服务的区域已走出金华,跨入衢州、江西等地。“农机服务拓展了合作社的盈利途径,今年作业服务收入超过200万元。”
如今,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主体逐步取代农机大户,成为新时期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5年来,我省新增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591家,累计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1500余万亩,实现跨区服务总收入8亿元。
2005年,我省水稻机插只有6500亩,但现在已达117.1万亩。
监管,生产更安全了
【镜头】 今年,杭州农机、公安两部门对上路拖拉机齐抓共管,截至10月底,该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拖拉机道路事故数量、受伤人数、经济损失比去年同期下降28.43%、34.65%和30.8%。
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是我省推进农机安全监管的一个创新。自2005年开创这一制度以来,目前我省已有71个市、县(市、区)建立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初步建立了警农联合巡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机制。仅今年上半年,我省由农机生产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减少39.43万元,下降33.3%。“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全省农机事故年死亡人数由5年前的400余人下降到目前的300人左右,我省已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4个,省级示范县11个、示范镇188个、示范村2000余个。“今后5年,我省将进一步提高先进适用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大力推广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力争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并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农机事故死亡人数要再下降10%以上。”孙景淼的一番展望,描绘了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农机化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