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耕社会有关“田螺姑娘”的美好传说,使不少未婚男子满怀憧憬。如今,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骗婚人,使不少旷男人财两空。
“新娘”来得快走得也快
上午相亲热热闹闹,下午领证欢欢喜喜,支付礼金客客气气,几天后,新娘消失无影无踪。近段时间,上虞沥海、道墟两地农村共有3户人家遭遇了相似的经历。
“新郎”只当了8天
11月13日上午,上虞市沥海镇舜海村年近60岁的陈菊英(化名),步履蹒跚地走进当地派出所。“收据是那伙人拿走我家2.8万元的证据。”陈菊英气愤地说。
陈菊英是特地赶到派出所送证据的,10天前,她儿子小林已到派出所报过案了。在派出所门口,竟然还遇到了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两位“临时新郎”:沥海镇三汇居委会的杨某和道墟镇的章师傅。
今年9月17日,当地一位媒婆阿姐(化名)找到陈菊英,说有位湖南女子阿香(化名),阿香的一个老乡叫“李蓉”,今年24岁,人长得不错,想介绍给陈菊英的儿子。陈菊英心想儿子已年过三十了,应该成家了,便和阿姐约定了两天后相亲。
9月19日上午,一辆面包车在小林家门口停下,车上下来7个人,包括阿姐、阿香,还有 “李蓉”以及她的几个“亲戚”。
一伙人在小林家吃过午饭后,竟开始催促小林和“李蓉”去领结婚证。在一片劝说中,当天下午,小林和“李蓉”领了结婚证。当晚,陈菊英拿出2.8万元礼金,支付给了“李蓉”的亲戚。
拿到钱后,那伙人就走了,留下新娘子“李蓉”。“李蓉”特别机灵,当晚改口称陈菊英为妈妈,陈菊英心头喜滋滋的。
但仅仅7天后,也就是9月26日,“李蓉”便说要回趟老家,让小林给她买了一张杭州到湖南邵阳的火车票。“李蓉”走后,每天给小林来短信,有时要他汇钱,有时又要他充点话费,小林一一照办。此后,小林就再也联系不到“李蓉”了,
“新娘”拿到钱后就想脱身
这伙人开始都会寻找一个在当地生活的老乡,通过她再找到当地的媒婆,这样可以增加男方家庭的信任度。
今年9月份,在余姚的一个老乡给阿香打电话,说有几个老乡想在这边找对象,让她留意是否有合适的男子。阿香便四处寻找沥海各村的媒婆,让媒婆去张罗。今年9、10两个月,通过阿香共介绍过4个湖南女孩,其中3个成功,另1个搁浅。骗婚真相大白后,阿香赶紧去派出所报案。
据受骗者回忆,这伙人每次过来都开着一辆面包车。这些女孩与本地男青年相亲后,如果双方同意,女孩的“亲戚”立即催促双方去登记结婚,一旁的阿香和本地媒婆也会添油加醋,这样可以拿到一笔丰厚的礼金。比如小林的这场婚姻,阿香和本地媒婆各获取了4000元礼金,另外“李蓉”以及她的“亲戚”得到了2万元。
新娘在新郎家住下后,则显得特别乖巧,以博取新郎以及父母的信任和疼爱,从而可以骗得更多的钱财。拿到想要的东西后,新娘则寻找合适的机会脱身。
近日,因涉嫌婚姻诈骗,这伙人中已有两人被刑事拘留。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绝不是领了证就完事
有心理专家说,透过这起事件可以发现,正确地与异性接触很重要,希望和对方发展恋情时,要多了解对方,比如对方思想观点、个人情况、家庭状况等等,如果进一步的交谈深入到全面了解阶段,就可以适时给对方发出爱的信息。
除了与异性交往外,应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有婚姻专家说,婚姻是一辈子的事,绝不是男女领了证就完事。男女间前期的相互认识、培养感情的环节不可少,否则这样的婚姻也不会幸福。
(王晓宏)
链接:
“田螺姑娘”的传说
现在大凡上了年纪的人,小时候都曾在长辈那里听说过田螺姑娘的故事。如今,生活节奏快了,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也很少与孩子作这些传统文化的交流。好在网络发达,轻敲键盘就可搜到多个“田螺姑娘”的版本,编辑只摘录其中宁波民间的版本。
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他很惊奇,也很高兴,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养着。
有一天,那个农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房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第二天也是如此。两天,三天……天天如此,那个农民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天,他像以往一样,扛着锄头去劳动,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谢端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屋里的一切。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
年轻人看得真真切切,连忙飞快地跑进门,走到水缸边,一看,自己捡回的大田螺只剩下个空壳。他惊奇地拿着空壳看了又看,然后走到灶前,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说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姑娘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便不知如何是好。姑娘想回到水缸中,却被挡住了去路。青年农民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她就是田螺姑娘。
青年非常喜欢田螺姑娘,后来他们就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