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组织化:挺起了产业的脊梁

——从省农博会看浙江农业产业化成就(中)

  本报记者 金茹 袁卫
  眼看省农博会日益临近,这几天浙江忘不了柑桔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冯贻法既高兴又有些担心:半天销售1000多箱柑桔的火爆场面又将上演,但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了好久,这会给采收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保证货源,冯贻法不停地给社员们打电话,分批安排采收和装车,要在省农博会上再掀“忘不了”热潮。
  自2002年“忘不了”柑桔合作社成立以来,就一届农博会也没落下过:年年参加,年年成为焦点,特别是去年,全国柑橘一片“卖难”声中,“忘不了”蜜桔仍以每箱60元的高价卖出了5300多箱,价格之坚挺、需求之旺盛令人惊叹。“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冯贻法一语道破天机。为尽快在桔农中推广柑桔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合作社筹资建造了18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邀请韩国、日本及国内的柑桔专家给社员讲课,聘请柑桔专家担任合作社常年技术顾问;合作社制定了《柑桔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土壤检测分析室和农残检测实验室;社里9名技术骨干还自费到韩国考察,回国后,他们投资180多万元,建起了钢架大棚、喷滴灌,对桔树品种实行高接换种,提高档次。
  正是这种抱团创业的优势,让“忘不了”创造了不败传奇。如今这个有着133位社员的合作社,基地面积已达8100多亩,2008年产量5800多吨,产值1800多万元。村民尹先良家种了5亩柑桔,在未加入合作社之前,他生产的优质柑桔只占10%;加入合作社后,柑桔优质果率达到60%,售价从原来的每公斤4元陡增至10元,年收益增加了5万多元。
  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军越来越壮大。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628家,入社农户60.3万户,带动农户370.4万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38.2%。
  至今,我们仍能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浙江百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自己的品牌产品亮相,让人们对浙江农民刮目相看。而之前,这种大型的农产品交易会只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才有资格参加。“以前一个人很难跟别人谈合作,现在规模大了,有后盾,加上产品好,人家都会主动找上门来的。”温岭箬横西瓜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说。引进技术、打造品牌、研发产品、开拓市场,抱成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大大增强。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我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到2008年底,我省已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连接企业与农户的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16331个,带动农户854万多户。在今年参加省农博会的1200多家单位中,基本上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其中各类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不断壮大成熟,有效带动了土地、资金、劳力等资源的集中,并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推进了浙江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他们正在逐步成为我省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践者、农业生产规模化的推动者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承载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