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编者按:
  数万个农产品一展风采,数十万人(次)喜逛农博会。短短几天会展,换来数亿元成交额,上百亿元的合同订单……1999年至今,浙江农博会已连续举办10届,规模之宏大、展品之丰实、人气之旺盛、影响之深远,已使其成为我省最具知名度的品牌展会。这对致力于打造农业强省的浙江而言,一年一度的省农博会,不仅是农企“晒宝”的好平台,也是推动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力器。在2009年省农博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试图透过前几届热闹而繁荣的景象,清晰地感受浙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脉络。
规模化:夯实现代农业基石
——从省农博会看浙江农业产业化成就(上)
本报记者 金茹 袁卫
  虽说离省农博会开幕还有十来天,但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秋梅早就忙开了:要在省农博会期间来订货的客商电话一个接一个,要预先安排好洽谈;农博会上老百姓购买量相当大,一定要组织好货源;公司产品主销地的12位客商要来逛农博会,还要去看看“秋梅”的生产基地……
  潘秋梅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忙碌。2003年,她首次带着产品参加省农博会,“秋梅”倒笃菜一亮相便引起轰动,从此,她就和这个展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年参展,年年拿回大宗订单,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了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拥有了数万亩生产基地,联结并带动近万农户,潘秋梅也因此成了省内闻名的农业企业女强人。“农博会是企业打品牌、搞营销的最佳平台,但要抓住顾客的心,让自己的产品长期占有市场,关键是要保质保量。”潘秋梅说,大规模、高标准、现代化的生产基地是秋梅品牌成功的三大法宝。目前,秋梅公司共有3万多亩种植基地,全部采用统一发放种子、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公司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栽培方式,从源头保证了倒笃菜的生产。由于质量过硬,倒笃菜已成了秋梅公司的“金名片”,每年农博会上,都会出现市民争相购买的场面。
  省农博会造就了无数个“潘秋梅”,伴随着农博品牌的崛起,浙江农民最迅速地意识到了规模种养的重要性。仅今年1至6月,全省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5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到601.6万亩,占总承包耕地的3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
  连片平整、富饶肥沃的土地让这些职业农民敢花“本钱”,在一片片无垠的土地上建起现代化的农业大棚、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强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省农业厅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目前浙江的设施农业面积已达127万亩,总产值150多亿元,平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而一般农户的亩均产出仅一二千元。
  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也让浙江人民吃得越来越放心。记者从省农博会组委会了解到,从去年开始,省农博会参展农产品就要求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以及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无公害农产品占了40%以上。农博会上,市民热捧的许多农产品基本是设施农业的产物。
  大规模、高标准的基地还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必需条件。去年,全省3419家农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农户+基地”和“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联结基地1000多万亩,实现加工产值1192亿元。
  曾有学者认为,只有规模经营,才能真正体现市场效益。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浙江,用自身的实践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或许这也正是省农博会火爆场面所透射出的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浙江现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