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光棍第一村”的变迁

  (紧接第2版)另外,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外婆坑村早就摘掉了“光棍村”的帽子,不仅当地的姑娘接连嫁入村中,就连云南、广西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姑娘,都满心欢喜地嫁给了村里的小伙子。目前,该村汇集了苗族、白族、傣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30多位外来媳妇,每到传统节日或遇重大活动,姑娘们身着各自民族的盛装载歌载舞,成了山村一道极为靓丽的风景。
  “我们要抓住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让外婆坑村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金仁介绍说,目前,他们正在和云南文化部门联系,准备聘请4位准专业的民族演员,把村里的少数民族姑娘们组织起来进行辅导,开展表演,保证世博会期间每天两场的表演需要;投资30万元的“农家乐“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并有9户农户成为了“农家乐”接待户。
  “江南民族第一村”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在科学发展中描绘未来
  在该村村“两委”办公楼里,记者看到了一间布置雅致的悄悄话室,一问,原来是该村为调解纠纷而专门设立的。村民李女香很感激这个悄悄话室。她说,自从壮族的儿媳妇来到家里后,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和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婆媳两个不时发生口角。有关村干部得知情况后,请她到悄悄话室谈心,和她讲道理,还给她看了一些书报。很快,李女香就和儿媳妇和睦共处了。
  悄悄话室是该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林金仁说:“在位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采茶叶。”近年来,该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主题尤为突出。他们建立健全了《村“两委”会议事决事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村经济发展后,村里投资105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实现了家家户户门前通小车;投资98万元,扩建硬化了坪桥村至外婆坑村通村道路;投资20万元,在全村范围内安装了83盏路灯;投资5万元,兴建了5间垃圾房,完善了保洁制度;投资65万元,建成了村办公综合大楼,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活动室、村老年协会活动室等场所的配套设施;投资26万元,拆除80多只露天粪坑,新建了2只公厕……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5年后,我们要把外婆坑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和谐、富强的新农村典型,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这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所在。”远眺连片的茶山,林金仁憧憬着外婆坑村的美好未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