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天下粮食,衢州集散”

  本报记者 李 啸
  以“绿色消费、农产对接、转型升级、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26日圆满落下帷幕。盘点成绩,3天的展会盛况空前。记者从组委会获悉,展会期间,共有3万余人次到场参观消费,农产品现场销售额达350万元,超过以往历届水平;展会吸引了国内外82家大中型商贸采购商、连锁经营企业代表与会,参展企业294家,网络促销农产品2000多万元,网上拍卖粮食1.47亿元、其他农产品200多万元;现场签约农业招商项目30个,总金额8.7亿元;签订贸易和粮食订单意向82个,总金额10.5亿元。
  作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的中心城市,衢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还是浙江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四省边际粮食、柑橘、畜禽等农产品集散中心。近年来,衢州狠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已建成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200多万亩,年农业总产值超100亿元。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称,本届农博会与往届农博会相比,实效最好,亮点最多,商气最旺,规格最高。常山县农业局一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现场销售这么火爆,常山县欢庆肉禽蛋专业合作社第一天销售额近2万元,是去年销售额的3倍;二是没想到意外订单这么多,如常山县虎纹蛙驯养场与宁波水产公司签订了每月1.5吨虎纹蛙购销协议,每月协议销售额10.5万元;三是没想到水果行情这么好,黄山等地的采购商对常山胡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还不是胡柚的食用季节,对方还是购买了24箱胡柚作样品。
  自2001年以来,衢州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次区域性粮交会,2007年升格为中国(衢州)粮交会,举办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国粮食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展会品牌。在本届粮交会上,衢江区东丰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刚刚收获的中晚籼新稻谷,通过网上粮食市场进行竞价拍卖,最高每吨价格达到2002元,比原价高出了80多元。合作社负责人杨红卫说:“有了规模种植,还得加上新的销售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效益。以后要多采取网上促销等新方式。”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事实上,在中国(衢州)粮交会的背后,彰显的是衢州市采取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举的新型粮食流通模式,着力构建区域性粮食物流体系,努力做好“天下粮食,衢州集散”大文章的雄心壮志。
  在粮交会的促进下,衢州粮食批发市场经过10年的培育和发展,2008年交易量、交易额分别达到85.62万吨和22.33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大的粮食专业市场地位。2003年以来,衢州粮食批发市场将发展粮食电子商务、培育无形粮食市场作为突破口和增长点,6年来先后投入650万元,创办了中国网上粮食市场,2008年实现粮食网上交易量13.8万吨、交易额2.53亿元;今年1至9月,实现网上交易粮食30.75万吨、交易额5.9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92倍和2.05倍
  可以说,衢州粮食物流业的区域性影响力正在上升为全国性的影响力,但目标永远在前方。目前,衢州正从商流向物流拓展,大力构建现代粮食物流。建设中的浙西粮食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占地335亩,将形成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符合“四散”要求和公铁水联运的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它是浙江省重点项目,也是全国42个内陆城市粮食物流节点之一。项目将建成年60万吨吞吐能力的铁路专用线、100万吨批发交易市场及100万吨网上交易平台。5万吨粮仓主体预计于今年底结顶,明年上半年完成配套设施后,夏粮即可入新库。
  有关负责人表示,浙西粮食物流中心建成后,衢州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天下粮食,衢州集散”的目标正一步步从构想走向现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