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健康养生

用塑料瓶打酱油该改改了

长期重复使用会让人中毒

  在农村,人们习惯用矿泉水瓶、饮料瓶等打酱油、醋、酒,出门干农活,还用这类瓶装热水喝,觉得这样干净方便,还可废物利用。但专家提醒,不同材质的塑料瓶,其耐热、耐酸程度都不同,偶尔(通常不超过1周)装一下也未尝不可,但长期反复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据了解,矿泉水瓶、饮料瓶的原料本身无毒,且无色、透明,但厂商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加入一些成型剂,有时为了造型设计还会添加些色料,让瓶身有颜色;添加抗光剂、抗氧化剂、安定剂等化学物质,以延长使用年限,而这些成型剂、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日常生活用的塑料制品一般都会标注出材质,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每个饮料瓶的底部一般有一个像危险警告标志一样的三角形,里面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在旁边还会有几个大写英文字母,这就是塑料制品的代号,三角形表示可回收,数字是不同材料的代号,一般是1到7七个数字,数字越小说明材质越不稳定,越不适合反复使用。据了解,现在的饮料瓶大都标注有“1”或“5”。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像矿泉水,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等绝大多数饮料瓶标注的都是“1”,这种“1”号瓶数量最多,反复使用的几率也最大,但其材料不耐热,容易变形,温度超过70℃就会变形,还会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使用的话会释放出致癌物质,因此不能盛放热水或置于阳光底下暴晒。另外,如果重复用矿泉水瓶装酒、油等,也容易析出有害物质。而各种果汁饮料瓶大都标注“5”,其主要原料是聚丙烯,本身无毒无害,但这种塑料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称为乙烯单体的有毒物质,如果长期贮存酒、醋等脂溶性有机物,则乙烯单体会缓慢溶出。长期食用被乙烯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贫血。此外,用果汁饮料瓶盛装酒、醋等,瓶子会受氧气、紫外线等作用而老化,释放出更多的乙烯单体,使长期存放于瓶内的酒、醋等变质变味。
  同样,长期用塑料瓶装食用油,有害的塑料单体、添加剂会逐渐溶入食用油中。故盛油的容器,最好不要用塑料桶和金属容器,可用陶瓷或深颜色小口的玻璃瓶。
  专家建议,家庭中最好使用玻璃器皿来代替塑料制品盛装酱油、油等,若使用塑料制品,特别要注意不要接触醋、清洁剂等,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另外,在购买塑料餐具时,应当挑选商品上带有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标注、装饰图案少、无色无味、表面光洁的塑料制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