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林农致富领路人

——记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戚连忠

  •   在最近科技服务林改活动中,有一个名字常被人们提到,他就是省林科院林业信息与标准化研究所所长、云和县安溪乡科技特派员戚连忠。
      戚连忠自2003年作为林业科技特派员入驻云和县安溪畲族乡以来的7年中,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科技培训及综合科技示范点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好评。他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深入调研谋发展
      入驻安溪畲族乡后,戚连忠发现当地农民守着青山过着清贫的日子。“林改后,山林确权到户,林农有了山林自主经营权,如何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戚连忠为此一直思索着。
      随后,他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形式,着手调研该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科技扶贫立项申报工作。不到一个月,他就走访了全乡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100多户农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撰写了《云和县安溪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对各村的产业结构、优势产业、存在问题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同时,为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戚连忠不遗余力地把先进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为云和林业科技及乡镇经济发展做好参谋。
    项目带动助增收
      针对林改后农户山林面积小且分散的特点,戚连忠积极引导、鼓励林农采取租赁、承包等流转形式,集中连片开发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益。7年来,他协助当地争取和引进各类推广项目10余项,引进资金70余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较好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目前,安溪乡雪梨产业规模已发展到2000多亩,成为云和雪梨的主要产区。进入盛产期后,该基地总产值将达到600余万元,仅此一项,将为当地农民年均增收4000元。云和雪梨成了安溪乡新的农业支柱产业。
    热心传技显深情
      针对部分基层林农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认识模糊、传统种植观念比较顽固的现状,戚连忠通过邀请专家作技术讲座与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相结合、全乡面上辅导与示范户重点指导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形式开展技术辅导,取得较好成效。7年来,戚连忠在当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接受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曾3次组织有较好基础的毛竹低产林改造农户到安吉等地考察,使大家既看到差距,又增强了竹林改造的信心。
      7年来,无论寒冬酷暑或是刮风下雨,只要农户有需求,戚连忠就会与乡林技员、村干部等一起翻山越岭,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农户及时采取技术措施。他每年都会多次到处于高山深处的黄家地村和严山村,与农户座谈,探讨农业发展项目。他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高山蔬菜和反季节西瓜。如今,高山蔬菜和反季节西瓜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农户的收益得到较大幅度增长。
      7年中,戚连忠已与这里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干部们尊敬地称他“戚老师”,农民们亲切地唤他“特派员”。戚连忠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当地媒体多次采访并报道了他的事迹。在荣誉面前,他总是显得很谦虚。他说:“能在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安溪乡党委和政府、云和县科技局以及云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是他们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本文由省林科院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