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金爱武,浙江林学院教授,2007年2月下派任龙泉市市长助理,2009年兼任丽水市林业局副局长。近年来,金爱武先后被遂昌、龙泉、云和、庆元等县(市)政府聘请为政府科技顾问,被12个县(市)聘请为首席竹产业技术专家。从2001年开始,金爱武先后与我省龙泉市、福建省永安市等地开展项目合作,播撒他钟情的“科技竹”。丽水市委宣传部曾对金爱武创新的竹林高效经营技术和推广方法,制作了5000多个光盘,将它作为农村干部群众科技教育的教材。2005年,金爱武被授予首届梁希科普奖。他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主编与参编专著8部。
在丽水,知道金爱武最多的人是竹农,因为他虽然是浙江林学院教授,但近10多年来,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讲课时间不是安排在学院,而是放在丽水乡村的竹林;其次是龙泉市民,因为自2007年2月起,他下派任龙泉市市长助理,分管竹产业工作;第三是丽水市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因为2009年他兼任丽水市林业局副局长,分管竹产业工作。
从浙江到福建、江西,金爱武演绎了很多他和竹有关的故事。
教授上电视为农民讲课
2007年,金爱武到龙泉任职不久,就给当地的农民、乡镇干部、林技人员上起了技术培训课,其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好评。很快授课邀请函如雪片般飞来。金爱武为自己分身乏术犯愁,怎么办呢?有关部门及时在当地电视台开设了一档名为《剑川热土》的栏目,每到竹林培育季节,就请金爱武开办电视讲座。没想到,该栏目收视率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
据统计,3年来,金爱武在龙泉市共建设毛竹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19个、示范户423户;开设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技术培训班227期,培训人数达2.7万人次,制作竹林高产培育资料1.8万份;在龙泉电视台《剑川热土》栏目举办竹产业技术讲座32期。
市长助理做起了包工头
2007年8月,坊间流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金市长做包工头了,承建一条竹林机耕路,大把赚钱呢!这可不得了!有人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身为大学教授和市长助理,收入水平应该不低了,尚且要做包工头致富,何况普通人呢?”也有人说:“金市长走火入魔了,如此胡来,头上的官帽恐怕戴不长了。”人们议论纷纷。是谣言还是确有其事?原来,为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竹林综合生产能力,龙泉市政府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修建竹林机耕路。可如何既调动竹农积极性,又让扶持资金发挥最大功效呢?看来调查研究必不可少。因山区地形复杂,由相关部门测算和包工队提供的林道造价相差悬殊。那修建一条竹林道到底需多少钱呢?金爱武决定亲身实践。于是金爱武伙同另两人,合股购置了一台二手挖掘机,承包了一条竹林机耕路开始施工。半个月后,工程完工了,包括泥方、石方、各种涵洞、桥梁的实际用工和造价等数据也出来了。这些数字为龙泉市制订竹林机耕路扶持标准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紧接着,金爱武转让了自己的股份,告别了短暂的包工头身份。
教授讲的“前后不一”
一天上午,金爱武来到庆元县黄田镇中际村。当地村民听说金教授来了,纷纷求教竹林培育方面的问题。因正值笋期,有一位竹农问:“怎样留笋养竹最合理?”。金爱武回答:“一是留大竹,至少10寸以上;二是留笋养竹的数量为每亩50—60株;三是确定留养目标后挖除其余所有的笋。”离开中际村,当天下午,金爱武一行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龙泉市城北乡某村。巧合的是当地村民也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金教授回答:“一是不留大竹,选留9寸左右竹;二是留笋养竹的数量为每亩70—80株;三是确定留养目标后挖除其余所有的笋。”同行人员纳闷,立地条件相近的两个村,为什么答案截然不同呢?金爱武道破了天机。原来,这牵涉到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经营理念。庆元县和龙泉市虽然毗邻,但其竹材的加工方向及定价方式完全不同。庆元县的竹材主要用于加工竹筷、竹砧板等竹厨具系列产品,产品附加值相对要高一些。相应的其竹材以尺寸定价,论支卖,竹子越大,单价越高。而龙泉市的竹材主要用于生产竹胶板,产品附加值相对低一些,对尺寸没要求,生产量越大,收益就越高。竹材的不同用途和定价方式决定了竹林生产方式和经营措施的不同。
让农民穿着短袖挖冬笋
2008年,龙泉出了一件新鲜事——龙泉八都镇供际村农民在8月23日穿着短袖开挖冬笋,所挖冬笋以每公斤120-140元的价格被当地的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收购。事实上,冬笋普遍于11月至次年3月采收。那么如此反常规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功过是非呢?要说“功”,首先是风调雨顺,其次是竹农的勤劳和科学管理,再次是专业合作社找到了市场。要说“过”也有很多,首先,没有长到正常重量的竹笋提前采收是不是一种掠夺性经营?其次,如此采收会不会造成冬笋和次年春笋产量的下降?第三,一个劳动力一天只挖一小篮冬笋,是不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有人找出某地关于加强冬笋生产管理的通知来说明,该通知规定:“为确保来年的春笋生产效益,冬笋采挖时间严格控制在11月15日至明年元月15日。”对此,金爱武如此解释:“商品生产的特征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产量最大化。你愿意采收10公斤冬笋收获1200元,还是采收50公斤收获800元呢?更何况只要科学采挖,挖笋不伤鞭、不伤牙,不但不会减少产量,反而会促进其它笋牙的生长从而增加产量”。“事实上,让农民穿着短袖挖冬笋的先决条件是龙竹笋竹专业合作社找到了高价的市场。”金爱武进一步解释。“要实现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并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拓展市场,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联接。”
(本文由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