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语言中“茶”这个词都源自汉语,说明古代中国茶的影响和地位。但是,今天中国茶在世界上已经失去了其地位。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刊载汤姆·米勒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有理由为自己是茶叶之乡感到骄傲。茶是世界最著名饮品。在中断100年后,中国最近重新从印度手中夺回茶叶大国的桂冠,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
但是,没能打造出世界名茶的遗憾一直令这个茶叶之乡感到失望。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茶叶品牌都很难和外国竞争者媲美。中国茶叶生产面临的挑战与一系列中国其他工业所面临的一样:产品质量问题、国内过度竞争问题、在国外市场价格提不上去和利润微薄问题以及品牌弱等问题。
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过度市场分割。
问题始于茶园。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茶叶种植区,有大约800万茶农从事茶叶种植,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园。把小茶园连成大片茶园的计划受到中国土地法规的制约,因为土地法规只赋予农民耕种权,不能出售土地。结果是,中国茶叶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不如中国发达的肯尼亚和印度等国家。在中国最大的茶叶产地和最富裕的浙江省,小型茶园超过100万个,每个占地不到0.2公顷。
对分散在各处的数以百万计的茶园进行质量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茶叶出口商不断因此遇到茶叶质量不符合外国安全标准的麻烦。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仅为平均每公斤2美元,印度茶叶的均价是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评的斯里兰卡茶叶均价为3.4美元。
如果中国茶叶质量不能得到普遍提高,中国的出口茶叶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而这首先需要进行茶园和茶叶加工企业兼并。
在国内,数以千计的茶商和品牌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细碎,利润微薄。
但是,特殊茶叶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国际品牌知名度。要想达到目的,还要进行茶园工业化并采取更为高超的营销手段。
尽管中国有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茶园,但它才刚开始打造现代茶叶工业。国内茶叶公司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拥有品牌推广经验,从而令中国茶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要做到这些要走的路还很长。
与此同时,高额利润正在被强大的外国品牌占有,它们销售的是方便的生活方式。
此文在国内转载后,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文章所说的名茶是企业意义上的,生产雀巢咖啡的,只有一个企业,而生产龙井、铁观音、乌龙茶的企业,太多太多,这不是品牌,而是没几个人叫得出一个中国茶企的名字,中国有名茶品种,但没有名茶品牌。也有网友认为,中外对茶的理解不同,西方国家眼中的茶只有红茶,所谓世界名茶也不过是红茶一个品种而已,而且是工业化的产品。而中国茶代表着中国文化,完全迎合西方,则会丧失文化内涵。还有网友表示,茶和白酒一样,国内消费市场足够庞大,生产商甚至不需要开发国外市场。
(据新浪网 200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