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提升项目是中央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支农惠农的一项重大举措,苍南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财政、农业和有关乡镇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苍南县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并明确职责,县农业局制订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方案,同时负责项目实施期间的技术指导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绩效考评和督查等。项目建设主体也成立了实施小组,并以制度形式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苍南县创新机制,着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创新经营机制,土地劳力可入股
项目建设主体温州市雅发果蔬专业合作社借鉴省内各地土地流转及合作社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年限量化为货币的思路,在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和与农户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以每5000元确定为1股,允许村民以资金、土地或劳动力作价入股。其中以土地入股的社员,按照5000元/亩的折算标准计算出相应的股份;以劳动力入股的社员,以每月工资额30%缴纳所认购的出资额,直到缴清为止。为切实保护以土地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社员的利益,合作社规定成员认购每股出资5000元的,单个成员认股最高不得超过40股,但不设下限;村集体接收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每亩以0.3股计算;对以土地入股的社员前三年实行每股年收益200元保底分配;土地入股后,社员可参加合作社劳动,每人月工资为1500元(全年按8个月计算),同时享有参加培训,接受农业科学知识教育等权利。
创新施工模式,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合作社针对不同建设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办法。针对项目区处于台风多发区域,对标准化钢管大棚要求较高的现状,合作社多方比较后,不惜重金将大棚设施委托给生产水平较高的温州菜篮子公司设备制造厂承建;在安装基地微滴灌系统时,合作社一边请专业人士现场指导,一边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了解材料的质量与价格,最后远赴北京、杭州、宁波、江阴等地采购所需材料,合计节约成本约5.89万元;在对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施工时,合作社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将机耕路和排水渠道等田间工程委托给村里经验丰富的28位村民施工,既节约了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创新培训方式,促进转型升级
为了提高新技术示范辐射效果,苍南县在灵溪、龙港和马站等重点乡镇建立微滴灌技术示范点5个,合计示范面积250亩;同时在龙港、灵溪、沿浦、蒲城、观美和凤池等重点乡镇分别建立防虫网覆盖技术示范、番茄-甜瓜、番茄-晚稻、蒲瓜-晚稻、丝瓜/黄瓜-晚稻以及草莓-单季稻等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点11个,通过典型带路和示范引导,累计在全县辐射推广微滴灌、蔬菜无公害技术和各类高效种植模式面积达5000多亩,极大提升了全县设施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益,加快了全县设施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提高菜农的科技水平,增强培训效果,苍南县农技推广总站创新培训方式,改变以往在室内培训的模式,采取在田间现场指导、“走出去”考察学习和室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菜农的感性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快了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今年4月9日,针对梅雨季节设施蔬菜发病重的状况,苍南县农技推广总站邀请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到蔬菜生产基地为菜农现场传授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5月25日至26日,该站又组织项目区蔬菜种植大户和重点乡镇技术负责人赴乐清、嘉善等地考察学习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农产品储藏、分级包装方法与技术等。通过学习考察,许多种植大户不仅大开眼界,而且从中学到许多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温州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林志爽在参观了乐清的西甜瓜生产经验后,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西瓜为什么光开花不结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