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11日“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国内乳业经历了国人“恐奶”、乳业巨头资金链断裂、三鹿宣布破产倒闭,以及《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相继出台等过程。反思“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原因,上游奶源薄弱是导火索。为此,在这一年时间里,乳品企业纷纷加强对奶源建设的力度。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随着行业的发展,得奶源者得市场已成为乳品企业发展的关键点。
目前,蒙牛主打“大牧场”模式,除了建设万头以上规模超大型牧场外,还将现有的奶站、小区向大规模的牧场进行转型。旗下的现代牧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奶牛业公司,原奶的总生产能力超过15万吨/年。伊利则依靠奶农打造“奶联社”,由伊利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将手中的奶牛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
陈晨认为,对比两大巨头的奶源建设模式,伊利的“奶联社”更符合中国国情。在这种养殖模式下,不仅可以提高奶牛产量和原奶质量,还可以实现社会、奶农、企业的多方共赢。
(摘自《新农村商报》张莉/文 2009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