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猪-沼-竹”生态循环出效益

  •   规模猪场排泄物治理难,眼下使用较多的沼气治理,虽可使COD(化学需氧量)大幅减少,但富含氮、磷的沼渣沼液若随意排放,仍会造成污染。
      种植业基地为追求产量、效益,需要在基地施用大量肥料,化肥虽可达到增产目标,但长期大量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同样污染环境。
      上述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如今在丽水市,通过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的联结,已变得息息相关。
      比如丽水龙泉市小梅镇二村大洋坑小明生猪养殖场,存栏生猪300头,其中,母猪38头,去年出栏生猪500多头,周边配套笋竹两用林700余亩。养殖场产生的粪尿、污水,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干粪直接堆积发酵,施用于竹林;污水经厌氧发酵和曝氧处理后,用作竹林液体肥料。
      据业主介绍,2008年,由于猪价持续下滑,养猪未有明显效益,但700亩笋竹两用林因为施用沼肥,收益颇丰。竹林每亩产鲜笋 250公斤,比使用沼肥前增产50公斤/亩,而且竹笋特别鲜嫩,十分畅销;每亩产竹材760公斤,增产560公斤,而且胸径大于9寸的毛竹比例提高30%以上。两项合计,每亩竹林年可增收245元,700亩竹林增收达到17万多元。
      小明生猪养殖场只是丽水市众多采用“牧-沼-果”、“牧-沼-林”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的养殖场之一。据统计,2005年以来,该市新建(改扩建)生态规模养殖场550个,涉及生猪17.03万头、家禽148.71万羽;辖区内配套农田园林总面积53143亩、鱼塘总面积2937亩,带动种植业等相关产业节本增收5257.75万元。 (郦 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